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演講:修辭民主

時間:2010年4月28日
地點: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題目:修辭民主

迎接修辭民主時代……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N世代衝撞》

Tapscott, Don (2009),《N世代衝撞:網路新人類正在改變你的世界》, (羅耀宗, 黃貝玲 and 蔡宏明, Trans.). 台北: 美商麥格羅‧希爾.

我不知道這本書應否稱為好書,不過,很容易讀,而且論點清楚,舉凡現在網路世代的沈溺於上網、電玩、盜版下載等,傳統教育觀視為弊端的,這本書都一一肯定與讚揚。認為N世代的年輕人,能夠更快速的方式,抓取資料,根本不用去死背,或者記憶的東西不一樣。年輕人要記得自己在facebook上,上千人的面孔,可是卻不需要知道盧安達在哪裡。因為,只要他想知道,上網GOOGLE一下,他甚至可以將盧安達歷史的來龍去脈都能瞭解。

另方面,人們擔心電玩的負面影響,他則認為這種負面影響都是沒有科學證據的。跟之前曾介紹過的《浮萍男孩》的觀點大不相同。他認為透過適當的遊戲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這一點上,我比較贊同《浮萍男孩》的論點,因為那個作者是醫生,這個作者,呵呵,是暢銷書作家。另方面,也有些報告研究,是軟體公司支持的,所以,也很難說得上是正確的訊息。

不過,看完這本書,會對現在的網路世代,以及如何因應這個新的趨勢,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輪廓。不過作者有些論點,似乎過於樂觀,譬如不應加設兒童保護軟體(篩選色情),對電玩的鼓勵等,我覺得還有值得進一步討論的地方。不過,確實把一種樂觀、自由派的精神,清楚的表達。

有關N世代的政治參與,作者認為「911事件」是一個分水嶺,N世代的年輕人開始領悟到,縱使不想面對政治,政治會逼到自己身上。因此,年輕世代參與政治的比例升高,而且透過網路社團的方式,匯集力量。
◎作者舉例歐巴馬的網站my.barackobama.com
○邀請使用者到網站上貼部落格、參加各種團體、在自己家附近會見鄰居,追蹤自己所募集的資金
○每筆捐款,都會得到一份感謝信
○網站可以立刻澄清抹黑
○網友自願製作YOUTUBE的"Yes, We Can"吸引◎民眾的觀看
◎南韓的美牛抗議事件,也是透過網路集結
◎傳統民主只是建立了選舉制度,可是「民主2.0」創造了「意見市場」(marketplace of ideas)
◎過去「廣播式民主」只是單向的,由「電視」主導
○而金錢又主導的「電視」的能見度
◎應該建立「平台」,讓更多的人可以在上面發言、交換意見
○英國首相辦公室 「電子化請願」(E-Petitions)平台
○網路虛擬市民大會 Utah State Legislature網路討論
但是作者也指出,這種網路民主會碰到三個質疑:
1. 網民的時間與義務問題?
2. 何時參與?
3. 何種模式適合?何種政策適合?
作者提出,網路時代,政治人物的誠實,非常重要,因為人們很容易取得資訊。

最後,作者提出第二代民主:給政府領導人的七項指南
一,聘用更多年輕人
二,擁抱第二代民主
三,重新思考你的電子化政府和網際網路策略
四,務必誠實正直
五,停止負面攻擊
六,與N世代接觸學習
七,聆聽人民的聲音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好書推薦:《學習樂觀‧樂觀學習》

Seligman, Martin E. P. (1997). 學習樂觀‧樂觀學習 (洪蘭, Trans.). 台北: 遠流.

這雖然已經是多年以前舊的譯作,我是在一場研討會上,聽到一位資訊系所教授反覆提及與推薦,才開始閱讀此書。

我一直認為自己在心態上偏於悲觀(雖然偶而會予人非常樂觀的錯覺),導致了生活一直不夠積極,常常自我否定,原本的理想抱負,很快就被我的悲觀消蝕了。因此,當聽到有這樣一本專業的心理學叢書,討論如何「學習樂觀」,令我非常心動,也希望能藉此進行自我治療。

書中一開頭,提到一個動物實驗。如果將一隻小狗關在柵欄中,予以電擊,起初小狗會努力逃跑。但是,當牠發現沒有辦法掙脫時,牠最後會放棄,停止不動。書中稱為「學習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書中也有提到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以及作者個人的掙扎與最後的判斷)。作者指出悲觀的人們,在遭遇挫折時,會產生「學習無助」,最後自我放棄,不再力求突破。這是悲觀者的危險。

不過,作者從演化的角度,指出悲觀與樂觀都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從實驗中,悲觀的人往往對事情的判斷比較正確;樂觀者則容易偏頗。因此,兩者各有其利。不過,作者認為如果事件並非具有危險性,而且失敗的成本很低,那麼抱持樂觀的態度,比較容易克服阻礙,達成目標。

作者認為悲觀的人,容易將挫折事件,解釋為「永久的」(時間:這次考試成績差,代表我很笨);「普遍的」(空間:我失戀了,代表「每個人」都不喜歡我);「個人的」(我被炒魷魚了,一定是我不好)。而樂觀的人,則會將挫折事件,認為只是「一時」、「就是這件事」、「別人也有錯」,很快地能繼續迎接下一個挑戰。

至於,如何學習樂觀呢?作者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認為人們可以透過記錄的方式,從以下五個步驟來練習:
一,不愉快事件:上課時,聽課同學睡著了
二,念頭:一定是我上課太無趣,我真不是一個好老師
三,後果:我應該考慮改行了。
四,反駁:同學打瞌睡,代表他累了。還是有些同學,聽得津津有味。
五,激勵:其實,我表現的還不錯,只是可以再強化一些技巧,或者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另外,這本書有一個很有趣的一章,與政治選舉有關。作者指出:
一,悲觀的候選人,比較被動,較少公開演說,也不太會反擊對手。
二,選民不喜歡悲觀的候選人(實驗證明,人們不喜歡和悲觀、沮喪的人在一起)。
三,悲觀的人無法激起人民的希望。

政治人物的人格特質有點類似推銷員,適合很堅強的樂觀性格。

因此,「選民會選擇樂觀的候選人」,悲觀者會輸掉選舉。

這樣的答案,從候選人的演說、談話稿中,就可以得到預測。
作者分析兩大陣營的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演說:
一,選出有因果關係的句子,請不知情的人評分。
二,選出評論不好的事件,但是沒有提供行動方案的句子,來除以全部句子的比例。
三,行動句子與全部句子的比例。
最後,作者得到一些量化的指標,並指出以此來檢驗十次總統大選,結果幾乎都是樂觀分數高者獲勝(9:1)。

演講稿是幕僚寫的?作者後來納入辯論會、記者會的言論,發現其實差異不大,可見幕僚也很容易受到政治人物的影響,「物以類聚」,會寫出相同悲觀或樂觀思維的演講稿。

更神的是,作者號稱還以此預測選舉,1988年的總統選舉以及參議員選舉,比民調還準確。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論自由》章節概述

推薦文章:神經與哲學_我們有自由意志嗎?(《自然》)

《論自由》一書中,Mill開宗明義說,他不討論自由意志(相對於「哲學必然論」)的觀點。不過,一直有同學們提到這個「自由意志」的問題。

推薦一篇新的文章(科學研究),供同學們參考:【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七十九期】2009.06.01


原文(Is free will an illusion?)為德國符茲堡大學生物系榮譽教授海森堡(Martin Heisenberg)2009年5月14日於《自然》雜誌的專文

科學家與哲學家以神經科學的新發現,質疑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但德國生物學家Martin Heisenberg可不這麼想,他認為只要透過觀察動物行為,就能顯現人類的行動的確出於自由意志。


撰文 ∣ Martin Heisenberg

  我們把自身對未來的影響力,視為像呼吸一般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認為未來之事尚未底定,能夠讓事情轉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這份自由的觀念,以及其所委與的責任感,似乎是我們日常生活賴以存在的根本。

  然而這個概念現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攻擊。有些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以神經科學領域最近的一些研究結果,加上認為任何行動必以先前成因為依歸的哲學原理,顯示出我們的行為從來不是自發性的,而所謂的自由只是一種幻象。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資料正指出來,在我們意識到之前七秒鐘,我們的頭腦就已做出了決定。

  辯論的焦點雖然集中在人類與「有意識的自由意志」,然而我們在討論到人類如何開始行動的時候,還是可以從觀察動物學到許多。縱然我們並不認為動物擁有任何類似人類意識的東西,研究者卻發現,動物行為並不像它表面上那麼不由自主。動物只根據外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概念早已遭到揚棄,現在多已認為,動物跟人類一樣,是根據內在狀態產生行動的。.......................

其他內容,參見:http://case.ntu.edu.tw/blog/?p=2713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政治學乙:第8週_何謂政治哲學

指定聆聽(閱讀)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fessor Steven B. Smith(Open Yale Courses)
http://oyc.yale.edu/political-science/introduction-to-political-philosophy/content/sessions/lecture01.html

逐字稿
http://oyc.yale.edu/political-science/introduction-to-political-philosophy/content/transcripts/transcript01.html

推薦閱讀
Mansfield., Harvey C(2001). A Student´S Guide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Wilmington, Del.: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上課投影片

1. 連結下載:「何謂政治哲學?」(請點選左列字串)

2. 線上瀏覽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演講:蘇格拉底在哪裡?

時間:2010.4.15
地點:佛光大學


課程討論:

上課時有同學(崇銘)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借用赫曼赫塞(德國文學家)所說的(類似的說法),我不知道生命是否有無意義,如果沒有,那我賦予其意義。

課程能加入討論,整個課,就活了起來,有趣多了!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論自由》:導讀_2010.04.12

時間:2010年4月12日
地點:北一女中

本課程前半部扼要介紹政治學門的範圍與內容;後半部介紹彌爾的生平與有關《論自由》一書討論的議題與重點

上課時,同學介紹
浩恩 家家  唱的「不自由」http://www.youtube.com/watch?v=W3lRrDDyp7A
張震嶽的「自由」http://www.youtube.com/watch?v=wo--P--OR9o

雖然與Mill的《論自由》沒有太大關係,呵呵,放輕鬆一下!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政治學乙:第7週_政治經濟學簡介

◎指定閱讀
蕭全政( 2004),〈經濟發展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台灣民主季刊 》,1卷 1期,頁1-25。http://www.tfd.org.tw/docs/d1t1/001-026.pdf

朱雲漢(2002),〈政權輪替與政商關係重組〉,《中國時報》,1月21日。http://politics.soc.ntu.edu.tw/pLog/resserver.php?blogId=16&resource=2002.1.21YunHan-News.pdf

◎預告
第八週 何謂政治哲學 指定觀看(聆聽)
Open Yale Courses,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f. Steven B. Smith
http://oyc.yale.edu/political-science/introduction-to-political-philosophy/content/sessions/lecture01.html

◎課堂投影片

1. 下載:「政治經濟學簡介

2. 線上瀏覽

演講:斯巴達300壯士之後:斯巴達與雅典的愛恨情仇

時間:2010年4月8日
地點:佛光大學
題目:斯巴達300壯士之後:斯巴達與雅典的愛恨情仇

修昔底德(Thucydides)紀錄了西元前431年爆發的雅典與斯巴達間的戰爭,修昔底德的記載,宣稱是要留給後世作為警惕,他相信「人性總是人性」,過去與未來極為相似,透過史家之筆,我們看到了權力、正義、必然性、自傲,更重要的,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明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