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總統組閣的雜想
倘若2012大選,總統與國會多數分屬不同政黨,總統會如何組閣?
關於這個問題,我自己初步的想法,有幾個關鍵:
一,國會多數是否超過三分之二。
因為,立法委員2/3以上通過,即可以「罷免」總統。對於立委來說,這是比「倒閣」權可能引發的解散國會,更可以安全行使的權力。而且罷免的理由,本來就可以輕易言之成理。尤其在藍綠對決情勢嚴重的強況下,很容易正當化罷免的理由。
國民黨之前罷免陳水扁,導因於核四問題。我想ECFA、18趴都可以成為罷免的理由。
當然,2012總統立委選舉,有沒可能在這麼多的時間差距內,產生總統、立委分屬不同多數的政黨,而且差異這麼大(意指立委2/3多數與總統不同黨)。
我覺得是有可能的。理由有二:
1. 分裂投票,在台灣亦屬常見。而且學者研究,當人們對於選制更熟悉時,分裂投票的比例升高。
2. 2008-2012藍營全面執政,執政成果並未如預期,人們對於全面執政失望。
3. 對於台灣社會內部的重大爭議,有許多民眾還有困惑,可是藍營可以多數通過。譬如ECFA、五都改制、安寧死等等。民眾可能又會朝向「制衡」的心態。
4. 由於我們的選制會扭曲得票率與席次率,譬如,2008藍營得票率只有53%,席次卻可囊括71%(超過2/3,66%的席次)。因此,兩黨差距不大,可是席次有可能懸殊。
小結:總統若執意選出同黨的閣揆,就有可能面臨立院的「罷免」武器。這對總統而言,等於增添風險。因為,立院的罷免案提出,只要全民投票的同意多於不同意,這對於總統是極大的風險。尤其是倘若當選時,僅是勉強過半。
二,「唐飛模式」與聯合內閣的可能性。
總統除了找同黨、不同黨的閣揆之外。還有另一個選項,就是找一個非在野黨領袖擔任閣揆,並且組成聯合內閣。
雖然這一模式,姑且稱之為「唐飛模式」,2000年的經驗是失敗的。但是,卻因為這也是當初理性計算的結果。可見,此一模式,尤其對於剛當選的蜜月期,有特別大的吸引力。
總統不願意成為虛位元首,因為,憲法賦予的權力有限,但是「直選」後,人民的要求無限。總統必須回應民意,不太可能完全退居二線。因此,找一個第三人(意指非本黨,也非在野黨黨魁),組一個類似聯合內閣(當時的口號:「全民政府」),就有可能又能勉強滿足立院的要求,又能符合總統的需要。
這裡的關鍵,在於在野黨是否買帳。擔任閣揆者,一定不是具有個人魅力,屬於做事者。這對於總統而言,才沒有威脅感。而對於在野黨而言,此人無異類似叛黨(如唐飛),所以,其實色彩越清越好。甚至,如CEO閣揆之類的,邀請非政黨人士組閣,成功率會大一些。
其次,聯合內閣中,根據憲法,總統掌有國防外交的大政方針。因此國防部、外交部、陸委會比較可以名正言順的任命自己人。其他部會,則要適當的放手。但是,總統也要對於當初「抬轎者」給予適當的酬庸,否則,如何可能繼續連任。因此,如果是中立第三人組閣,總統的權力還是很大。
最後,面臨的,就是國會多數的阻撓。因為,施政越好,對於國會多數黨越不利。行政、立法僵局,政黨之間的惡鬥無法解決。
所以,這裡的關鍵在於,總統要真正能放手,重要的內政、經濟相關部會,讓在野黨多數願意支持,才有可能避免這種內耗。
三,時間的變動,也值得注意。
在考量組閣問題時,我們也要納入時間的因素考量。在當選之初與一年之後,極有可能有不同的考量面。
當選之初,總統與國會都是新民意,因此,人民對兩個單位的期許,大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蜜月期。此時,總統比較願意放權,畢竟歷練一場艱困的選舉,此時懷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所以,當選之初,還有可能因為彼此還沒有真正摩擦,還保持一種善意。等到一年後,聯合內閣施政效率低落,彼此攻訐時,總統與國會真正的權力角逐開打。
四,總統的「說服權力」
根據美國憲法,總統的權力其實有限。可是,隨著歷史的變化,總統已經成為最有權力的人。論者指出,美國總統的最大權力,其實來自於「說服」。這裡的說服,一般會提到與國會之間的關係,其實,這裡的說服包括說服民眾。
總統是媒體的焦點。總統最大的力量,就是擁有這與群眾說話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倘若面對的是在野黨的閣揆,尤其是施政失利時,更是具有代表民眾發聲,體民所苦的龐大力量。這已經類似「護民官」的角度。又沒有施政包袱,又能享有民眾的置高點。
這也是當年李登輝喜歡採用的方式,當執政失利時,自己再跳出來罵一罵,而不是像現在民眾接罵到「馬政府」。馬英九沒有站在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而是自己兼任閣揆般,盯緊每個環節,好處是榮辱與共。壞處是連帶責任,一點都沒有辦法脫離施政的包袱。
根據上述四點,對於總統(A黨)與國會多數(B黨)屬於不同政黨時,關於組閣問題,我的建議如下:
1. 立委席次多寡決組閣人選
甲: 若B黨立委席次超過2/3席次時
(1)對總統而言,最好的情況是任命第三人擔任閣揆,但是確立黨對黨談聯合內閣(權力分享)
(2)其次,B黨閣揆組閣,但總統取得國防、外交與陸委會的任命權(聯合內閣),但如何達成默契、共識,比較困難
乙:若B黨立委席次小於2/3多數
總統會任命自己同黨的閣揆,頂多象徵性的,尋找B黨或中立人士擔任內閣成員
2. 隨著時間,民意變化,以及實際運作情況,A與B黨的衝突加大。
3. 總統若善用「說服權力」,有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