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第六、七堂課 媒體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



國際新聞
許多同學在選修這門課時,表示希望多接觸國際議題。所以,接下在這學期的課程開始,我們會請某一組同學事先準備一個國際新聞議題,向同學作報告。一方面開始練習小組報告,如果個小組挑選與課程相關議題,將來再作延伸,就可成為學期報告的內容。另方面,也希望藉此鼓勵同學們自行開始接觸國際新聞。

我以前在大學時期,曾選修「世界政治」的全英課程。那時我們小組是負責報告中東、以色列問題,對於這個糾結幾十年的國際爭端,我很高興在那次小組準備當中,我終於將紛爭的來龍去脈,做了一番理解,一直到今日還留下一些基本概念。後來碰到相關新聞時,就很容易理解,而且還會關注一下最新的發展。人類歷史中有些議題,似乎就是進展緩慢,衝突難解。

各組也可以自行找一個國家或地區,關注一下當地的發展。最近確實有一些延燒一陣子的事件,譬如美國因為預算問題,政府關門了。許多觀察家認為將會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又譬如,日本安倍首相提出「戰勝世界」的三枝箭,鼓舞了日本的經濟發展與國民士氣。雖然這已經是發展較久的議題,但是若可以了解相關政策以及最新的發展,一方面可以作為思考台灣現況的參考(台灣也很喜歡模仿日本,說不定日後也會有政治人物提出三枝箭之類的政策)。另方面,也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政策的背景,了解日本為何衰落了十數年、為何首相頻換以及面臨的少子化、老年化等問題。

美、日新聞可能是同學較熟悉的國際新聞,或者也可以找其他國家,譬如巴西日前數十萬民眾上街抗議政府貪腐。可是巴西原本是金磚四國之一,經濟成長頗被看好,為何有這麼多民眾走上街頭?經濟發展帶來的貧富不均與腐化問題,似乎總是相隨的。

又譬如土耳其的爭議。數十萬民眾為何因為一個圖書館被拆遷,而聚集抗議,最後造成流血衝突?

巴基斯坦的少女馬拉拉,為何被激進派人士槍擊?馬拉拉為何要爭取婦女受教育權利?在巴基斯坦的教育現況如何?另方面,美國的無人機攻擊,號稱是刺殺恐怖份子,但是傷及數千名的無辜公民,這類爭議又是如何發展?

因此,同學或可找一些不是那麼熟悉的國家,試著閱讀相關新聞以及前後背景,或可增廣見聞,也成為這一議題的小小專家。

媒體在台灣民主化中的角色

我們之前介紹了媒體發展對當代民主的衝擊,這是一個對於現況的一個概略性的描述。讓我們認清媒體對於民主政治其實是有影響的,而且這個衝擊還持續在變化中。

然後,我們從正面的方向,談論媒體對於民主政治的功能,包括提供訊息、教育、監督政府、落實言論自由、提供公共討論平台、建立集體感等等

緊接著,我們又開始批判媒體。透過布萊爾的演說,我們指出當代媒體因為競爭激烈,再加上網路、即時新聞的發展,迫使政治人物需要隨時隨地應付媒體,浪費許多時間。此外,媒體為了能有「事實」以外的新聞,甚至從陰謀論、醜聞、捕風捉影的評論等,以攻擊政治人物為立論基礎,藉此吸引民眾閱讀。但是此舉從「看門狗」(watchdog)成為「鬥犬」(attack dog),看門狗縱使也看起來兇狠,但是其用意是為了趕走壞人,趕走政府裡的壞人,保衛這個國家。但是鬥犬似乎就是窮凶惡極的攻擊,並非是為了要讓國家更好。

從正面與反面討論媒體對於民主政治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先將焦點放回台灣,從我們周遭生活,以及台灣這幾十年的民主化過程當中,理解媒體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本課程宗旨之一,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以英文介紹台灣,讓世界友人能夠認識台灣。另方面,我們也要理解自身所處的政治與媒體的環境。

特別是,今日媒體的種種特質,其實若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就更可了解為何媒體的黨派性這麼強?為何媒體的言論這麼激烈?了解過去,可以幫助我們更認清楚現在。

回顧歷史,自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當時的媒體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我們一般稱當時的政府體制為威權政體,或極端一點稱為獨裁政權。之所以稱為威權而較少採用獨裁,因為當時的政治運作,縱使沒有民主機制,縱使許多決策都是領導者說了就算。但是,在許多時候,領導者也必須尊重現有體制、其他人物,否則會引發極大的爭議或是難以貫徹。

在當時威權體制之下,雖然政府也有報紙,但還有民營的兩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只是這兩大報的發行人也都是國民黨中常會常委,與政府關係良好。對於何者可以報導、何者不可以,也都有一定的分寸。不過,因為兩大報的財源,還是來自市場,因此如何競爭更多的讀者,適時的遊走在框架邊緣,以報導出民眾真正關心的新聞或者提供較不一樣的評論,也成為兩大報編輯與記者偶而尋求突破的契機。另方面,因為在當時的書生報人尊重新聞專業的前提下,偶爾還是會讓記者刊出一些較具批判性文章。

在電視台方面,當時只有台視、中視、華視三台,台視是省政府的,中視是國民黨的,華視則是軍方的。因此,這三台也是嚴密的受政府機關控制。這也是為何我們將其他頻道,普遍稱為「第四台」。當時將三台以外的有線電視,一律通稱為「第四台」。

為何當時政府要嚴密的控制媒體?現在在民主體制的觀點,當然認為這是威權政府為了掌握政權,所以嚴格控制民眾的資訊,灌輸民眾黨國教育,以確保自身的權位。不過,若我們回到歷史來看,政府撤退來台,人心惶惶,對於在大陸的兵敗如山倒,民心向背,失敗原因之一,有人歸咎於思想不堅定。換言之,共產黨的訴求似乎更為誘人,在宣傳戰上,遠勝於國民政府。

因此,國民政府對於言論、媒體的掌控更為嚴格,這固然是阻礙了後來的民主改革。不過,至少在50-60年代,恐怕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另方面,對於共產主義而言,在革命之初是有必要控制媒體的,這是必然的主張。各位知道為何嗎?因為共產主義推動無產階級革命,工農階級應該要起而推翻地主、有產階級,而停止再被剝削。但是,推動革命者卻發現這些無產的工農階級,有許多人卻樂於為資本家、地主服務,認為透過貢獻,然後可以獲得微薄的薪資,養活全家,而感到滿足。

因此,共產主義革命者體認到,這些民眾還沒有被「啟蒙」,還接受了資產階級的「虛假意識」,接受了資產主義中,有錢人是因為勤奮工作,努力致富等說法。而掩飾了他們剝削勞工、豪取剩餘價值的事實。因此,共產主義認為「宣傳」管道,就不可放任發展,必須是為共產主義作宣傳,起著教化民眾的功用。

換言之,當時的國民政府不僅是要打實際的武力戰爭,同時也在宣傳上作戰。不能讓自己的媒體被滲透,讓當時民眾失去對於國家的信心。尤其那時兵敗如山倒,從廣大的中國大陸逃離到台灣,已經沒有退路。倘若報紙還是有一些失敗主義或者宣傳共產主義有多好的言論,甚至激化內部族群衝突,動搖民心。很難想像那時的台灣,可以繼續與中共對峙下去。

若從當時的台灣人的主體性來思考,日本戰敗,放棄台灣。當時台灣人民起初也很高興重回祖國的懷抱。雖然,事與願違,看到接收台灣的國民政府軍的落魄樣,十分失望。甚至後來爆發二二八事件,激化族群對立。但是,當時國民政府在離島歷經幾次戰役以及美國的表態協助等,才能穩住今日兩岸共存的局面。因此,當時的政府其實也有一定功勞,若一概以威權、獨裁視之,抹殺過去一切作為,似乎也太過於一廂情願。

當然,隨著時代的演變,非常時期有非常作法。但是,隨著局勢穩定,世界政情改變,威權政體卻慣性地希望維持自己的權力,甚至開始濫用,遮掩自身的腐敗。當時的民主人士開始透過雜誌,努力宣傳人民應有意見表達、言論自由,甚至組黨、結社等自由,希望開始啟蒙民眾或者爭取民眾的支持,教育民眾,民主自由並非那麼遙不可及。

所以,整個台灣民主化過程,媒體的自由化其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教育」民眾。讓媒體不再是由政府所掌控,而能提供多元訊息,讓民眾脫離政府的政令宣導,而能做出自主判斷,進而選擇較好的政策。

不過,這種思維裡,我覺得也一直有「媒體菁英」在教育民眾的意味。認為一般大眾太笨了,被政府洗腦,被政治人物牽著鼻子走,被不好的媒體牽著走。所以,媒體菁英要不斷地以「另類媒體」,譬如網路訊息或是以公共電視優質節目,重新教育民眾。

這種頗為「菁英」的預設,其實與民主政治裡預設每個公民都是自由、理性判斷的個體,似乎有些差距。因為,民眾自己可以選擇自己要看的節目、自己要看的內容,倘若他不喜歡煽情言論、不喜歡八卦、不喜歡血腥暴力、不喜歡鹹濕新聞,他大可以關上電視、扔掉報紙、關上電腦。

換言之,只要讓民眾自己選擇,尊重市場機制即可。為何這些「菁英」還要為人民選擇節目,還想要教化人民???

這個問題,在本學期會反覆討論。同學們覺得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