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第八堂課 製造共識



洞穴之諭(Allegory of the Cave)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希望先講一個故事。這是西方政治哲學裡非常重要的故事,後來有許多哲學家不斷地再詮釋這個故事。洞穴之諭出自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這個故事,原本是說明人類缺乏教育的狀況,就如同生活在地穴中,所理解的世界觀,事實上是由當權者(今日可能指稱:政客+資本家)所建構出來的。人們很容易安於自身所理解的世界,縱使有人指出這一切只是欺騙或是迷信而已,人們一般也不會輕信。
試想,在一個部落中,人們信仰某顆大樹,相信樹神的量。倘若有一個族人到外地開拓了眼界,不再相信樹神可以治病,甚至藐視樹神,這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反彈,甚至死亡的威脅。
我們這個世界是否已經不再處於洞穴之中了呢?我們現在民智已開,資訊又極為豐富,為何還要以這種比喻來描述我們的生活呢?
當然,一個比喻的適用與否,也是見仁見智。有些人會認為,事實上,我們社會中還是有許多迷信存在,縱使科學發達,一般人還是會相信很多習俗、傳統,這些根深蒂固地影響我們。甚至有人認為人們就是生活在地穴之中,這是無從離開的,離開了地穴,就意味著離開人世間。人們是不可能活在抽象的理性世界裡,那會剝奪一切的自我認知、歷史、社會化,甚至無從理解自己與他人。
又或者,現代的商業世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也像是一個地穴中的陰影,我們在這世界當中被教育者,我們所理解的一切就是這個地穴。縱使我們想爬出來,卻很難抗拒眾人的壓力。譬如,陰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適者生存,有錢的人就是成功之人,我們要努力競爭,否則就會被淘汰。而那些落後者,就是這世界中失敗的人。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進步的邏輯。此外,龐大的廣告訊息,不斷地在教化著我們。渴望、消費、渴望、消費……無止盡地循環。我們真得能夠逃脫這種束縛嗎?又譬如一些美體塑身廣告,一再地宣傳女性身體應該符合什麼樣的標準,什麼樣的膚色等等,一直在箝制我們的審美觀,只是符合他們的營利目的。
製造共識(manufacture of consent
美國著名的政治評論家Walter Lippmann 1889-1974)在其著名作品《民意》(Public Opinion)(1922)一書中,指出隨著心理學的研究與當代傳播技術的發展,民主政治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溝通、說服成為執政者施政的關鍵。而人們自認為自己做出的決定,事實上,只是一種製造出來的共識(manufacture of consent)。人們的想法、決定,事實上,已經受到了少數人提供的訊息或說服技巧所影響,最後做出的判斷。
承繼相類似的概念,著名的語言學家、哲學家Noam Chomsky1937- Edward S. HermanManufacturing Consent : The political economic of the mass media(1988). 分析縱使在民主國家,其實媒體本身也扮演著傳遞當權者(政客+資本家)的意識形態或立場,藉由提供偏袒自身利益的資訊,最後讓民眾做出支持特定立場的輿論或判斷。
        因此,洞穴仍然存在,媒體就是這個幫兇,塑造這個洞穴的重要媒介。人們以為自己已經自由了、啟蒙了,其實,只是在接受扭曲後的資訊,做出符合主流價值的判斷。而「主流價值」卻只是符合少數人利益下,被界定出來的。
        這堂課只是一個介紹,在期中考後,我們會分別從政治面:政治公關(spin doctor)與媒體:媒體大亨(media tycoon)兩個面向,介紹他們對傳遞資訊的影響。
        各位同時也可以注意到,我們之前批判媒體,認為媒體為了求生存,而猛烈攻擊政治人物與政府,致使人們對政府信任度下降、對民主失望。而這裡我們對於媒體的批判,則著眼於媒體與政治的合作,宰制了我們的想法。
        兩種批評的角度,事實上,似乎有些矛盾。不過,學者們總是從不同的角度在分析問題。希望透過幾堂課介紹之後,看看同學有什麼想法?比較支持哪一種觀點?或者覺得都對?或都不對?而其中應該調和或取捨的地方為何?現在可以不要急著下判斷,希望透過繼續的學習與討論,慢慢形成你的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