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如何撰寫摘要、心得、提問

在每次上課之前,通常會請同學撰寫指定閱讀範圍的摘要、心得與提問。因為沒有規定形式與字數,所以,有些同學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所以偶有人遲交或沒交。而呈現出來的作業,狀況也差別很大。

以下提供一些想法,或者可供作寫作業時參考。

首先,我希望看到的成果是,同學們大致掌握了章節內容,至少知道作者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提供了什麼解答。其次,瞭解同學的理解狀況,以便在上課時,知道上課進度的快慢。第三,期待看到同學們的提問,我也可以事先準備好詳細的資料,而非含糊的即問即答。

所以,建議作業方式如下:

1. 明白指出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她/他所提供的答案。所以,前言、序言、目錄、跋,就是同學必須多花些時間的地方,務必詳讀。

2. 摘述章節重點。有的同學寫的很細,耗費許多時間。其實,我並不希望同學抄寫書中的內容。我只是希望同學約略提到,這一章到底在講什麼?列點也可以,或者兩三句話帶過也可以。有的同學斷章取義,或者誤讀了,我在上課時,才能夠提醒同學,作者的原意。倘若同學摘述正確,我就知道讀懂了,我就可以補充些資料,或者帶過即可。

3. 「心得」是很有趣的部分。我會很想知道妳/你們的想法。有的同學是以情緒式的(比例要少一點,一般的作業最好不要出現)。譬如好難懂!好無聊啊!好多啊!這樣我可以知道同學對閱讀內容的反應,甚至考量是否份量減少或增加。比較正式的,是理性的討論。譬如對哪項說法特別感興趣或表達不贊成的,可以針對某一點、某一段多加發揮。在上課時,我也可以多討論這方面議題,甚至,其它同學跟我也都可以學習到妳/你的獨到見解。

4. 通常同學比較少寫「提問」,這是蠻可惜的。我強烈建議,每次作業至少準備兩個問題。因為,抱持著疑惑閱讀,是一個非常積極的閱讀、上課方式,有助於瞭解(因為想要找答案)。另方面,如果上課前提問,我也可以先準備好詳細的解答,或許對同學會比較有幫助。而且「盡信書,不如無書」,保持懷疑的態度,才不會受限在書中的框架。

5. 倘若時間急迫,沒有辦法閱讀完全部內容。就試著看頭、看尾、看標題、看中間、看粗體。因為這是預讀,所以閱讀內容,在上課時還可以再學習。我並未要求同學百分之百懂,因為全懂了,也就不用上課了。只要瞭解個大概,知道該章在講什麼,作者起先說什麼?後來結論是什麼?中間分了哪些點?那些是作者用粗體強調的重點?把這些初步的瞭解,寫成摘要、心得,等你/妳上課完,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理解(猜測)是否有誤或正確。無論正確與否,都可以幫助你的學習。別太擔心成績,重點是自己的學習效果。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書摘:選民進化論

書摘:選民進化論—如何選出最佳候選人
Won’t get fooled again
A voters’ guide to seeing through the lies, getting past the propaganda, and choosing the best leaders
By Joseph H. Boyett(約塞夫‧波耶特)


 內容介紹
 問題意識:如何讓自己成為「精明選民」?
 1. 盲從的癥結
 我們期待領袖幫我們度過危機、面對改變
 ←解藥:
 對提供「特效藥」的領袖表示懷疑
 2. 分辨領導動機
 領導者是是否自戀?
 是否依附者?
 ←密友的提醒
 3. 領導的黑暗面
 領導者的自大、黑白二分→容易導致災難
 ←感受領導者魅力時,就是要質疑的時刻
 ←領導者需要一個說實話的「傻瓜」
 4. 揭穿領導者「好人」的假象
 領導者的「逢迎策略」(strategy ingratiation)
 社會心理學中的「互惠規範」
 我對你好,你對我好
 5. 預防願景變質
 質疑領導者的願景
 真的嗎?
 可行嗎?
 有道理嗎?
 6. 審視領導者美化的價值觀
 功利主義:最大多數人獲得最大利益
 規則論(康德)
 定言令式
 第一:
 普遍化:每個人依據的動機
 可逆性:我也同意如此
 第二:
 對待自己、他人→目的,非手段
 言行不一的問題
 7. 領導者誤判現實的可能性
 ① 自以為是
 ② 誤解、曲解因果關係
 ③ 高估自己的能力
 8. 破解領導者所謂的事實
 破解民調
 ① 抽樣問題
 ② 無意見的解釋
 ③ 問題的引導
 9. 「領導話術」
 領導者善用宣傳技巧
 民調、焦點團體操作語言
 10. 追隨者的優生基因
 獨行俠的重要性
 11. 領導者的優生基因
 優柔寡斷
 12. 結論
 列點說明
 領導者
 追隨者的準則
 心得
 從追隨者的角度,反思領導者的領導統御
 非常扼要簡潔的說明領導者的特質
 願景的形成、雄辯之術
 提供解構數據、統計、演說技巧等有趣段落
 提供社會心理學一些有趣的實驗
 盲點
 過於解構「領導」,有時反而無法成事
 我比較相信領導者還是有其必要性
 太多的質疑,會使得整個社群無法成事
 放重心在一般公民,可行性不大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期末報告:馬基維里給馬英九總統的一封信_參考要點

馬基維里給馬總統的一封信
◎重點參考

一、形式上
(一)運用「結構分類法」(將事物的可能性分為幾種,然後一一討論)
(二)運用歷史經驗作為例證說明
(三)注意馬基維里希望一展長才的語氣

二、內容
(一) 重視「事實」:如何才能真正穩固權力,而非憑藉應然面的「想像」
(二) 強調自主武力的重要性
(三) 人民是左右政權的力量,最要重視民眾的觀感(權力來源)
(四) 強調個人德行(virtue)的重要性,克服機運(fortune)的不確定性。這種德行是勇猛果敢、大膽的
(五)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能讓民眾安逸,要隨時備戰,或不定期的軍事動員,塑造人民好的德行
(六) 成就自己的地位,一切可為,無須拘泥小德、小信。
1. 但是現代社會,媒體發達、教育普及,很難掩蓋或欺騙輿論。
2. 但,有時候還是可以。譬如:常有政治人說,絕不參選,然後繼續參選。也有政治人物說,將退出政壇,還是持續投入。
(1)衡量大局,只要民眾願意接受,或是個人的德行讓民眾接受。這些小德、小信就不是緊箍咒。馬基維里也不會認為應該遵守。
(七) 虔誠的特質是君主很重要的假象,民眾無法控制君主,但是相信虔誠的君主應該行為會比較遵守分寸(人管不了君主,只能交給神來管)。

備註:
(一)上述觀點為馬基維里《君主論》觀點,與本人無涉(呵呵!)。
(二)馬基維里有些論點,與現在的國情與當代民主,並非符合。所以,無須完全照搬,重點是掌握「精神」、「要旨」。這也是馬基維里所重視的,實是求是,才不會流於空想。
(三)此非標準答案,僅供參考!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謹慎討論現實政治議題

一般在討論政治議題時,常常會有一種感嘆,為什麼政治人物這麼笨?這麼腐敗?或提出一些荒謬的政策,說出一些荒謬的言論。每個人在批判時,常常可以口沫橫飛,高談闊論。我們看到許多優秀人才投入政治,可是最後,表現的結果,卻還是一樣糟。我們當然可以如街頭巷議般的,隨意指責。不過,就我個人的觀察與體驗,我覺得有時評判時,還是要小心一點,可能還要有些面向需要考量。

一,層次的問題。我們一般評判政治議題時,往往是以個人的角度出發,抓住了一個理由,或是學理上的道理,然後盡情發揮。可是,執政者要考量的是整體的層面,考量多數人的意見(這關係到他權力能否維繫,也有正當性考量)。換言之,政治人物不太可以「縱使千夫所指,吾往矣」。這不是戀棧權力,還有考量他的權力來自多數人民,不太能與多數民眾相抗衡,這是十分困難的,也會失去正當性。
(1)學者當然可以堅持理想,可是一個務實的政治家,則要遷就現實,否則,就趕快離開吧!(有時離開也是好事,只是若真想「做點事」,就要衡量了)
(2)整體層次,也有妥協、折衝、交換的考量,政治家有時以退一步,進兩步的方式在操作,這也不是從單一事件可以客觀評量的。
A:譬如,有人將美牛事件與軍購,台美貿易結合在一起,這種操作,就不是從單一事件,就可以評量的。
二,做與說的層次。政治是一種實踐的藝術,有時可以做,不能說;有時可以說,不能做。有時學者以為看到了事物的真實面貌,大聲疾呼政府應該如何做。可是,政府有時只能默默做,不應該去說。說了,反而失去了功效,或是會遭遇挫折。
(1)舉例言之,有人倡議江陳會的「抗議專區」。理由是有秩序才會有自由。此說固然有理。可是,這種公開建議,只是引發反對民眾的激烈反彈,亦有違反人民集會結社之自由。這項公開宣稱的政策,反而受到阻礙。但事實上,可以想見,政府在施政時,真正施行的方式,還是封鎖一些地方,開放一些地方。這本來就是行政上的常理。譬如,可以在總統府前抗議,但是還是有一個BLOCK距離的限制。這在藍綠執政時期皆為如此。因此,提出此一觀點者,可能還洋洋得意自己的見解。但,這只是破壞了這樣的政策,到時有限制,還會遭到更大的反駁。
(2)曾聽過到有學者到中共方面,點破政府在兩岸政策的兩面手法。本來兩面手法,是一種政治技藝,未必有效,固然是可以被批判。但是,這種公開揭露,會更降低兩面手法的功效,對國家既有的政策更不利。那這到底是幫助國家,還是誤了國家。而這些學者原本批判兩面手法,是為了提出更好的,對台灣更有利益的策略。


我並不想為腐敗、愚蠢的政治人物辯護。我只是覺得,罵很容易,只是當人人皆可以高談闊論時,應該要小心,自己評論時,若站在真正想把事情做好的立場上,自己的批判,能否真正促成「好事」,還只是誤事,甚至成為被操弄的棋子(有時政治人物就是故意讓輿論反彈,讓一些學者跳出來當打手),或是格局不夠,層次不對,這些都是我們在評判現實政治議題時,應該要謹慎的。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Naval Academy Foreign Affairs Conference(2007)

49th Naval Academy Foreign Affairs Conference in Annapolis, Maryland, April 9-13, 2007


Subject: Asia at the Crossroads


2007年4月,參加美國海軍學院舉辦的會議<
會議主題:「十字路口的亞洲」。雖然分作二十幾個小組討論各種關於亞洲的議題,但據說,大家的焦點都在「中國」。

與會人士除了美國海軍官校的師生,還有美國大學的學生以及我們這些外國學生代表。

會中看到了Henry Kissinger(季辛吉),一位我以為已經是歷史人物的人。不過,也是我自己孤陋寡聞,他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常在報章發表評論與接受訪問。雖然,有人說我應該敵視他,因為正是他,擔任美國國務卿時,幫助美國總統尼克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1972年訪問中國),也埋下了後來中美建交、台美斷交的契機。


這次會議中,我本來想要參加的是「台灣問題」的小組(panel),可是後來卻分配到The Future of US-Japan Alliance,有點遺憾。原本想要努力爭取,我是唯一來自台灣的代表。不過,後來考量,這不是外交角力的場合,我也無須對工作人員表達我的抗議。也就安於處在美日聯盟這一小組,同時也提交了一份會議報告。

這次會議期間,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 ADM Gary R. Roughead 來發表演講,演講後,我在會場中向他提問有關中共攻台,美國是否會援助的問題,以及多少天內可以抵達。他並沒有具體回答,只是很漂亮地答道美國會注
意台灣海峽的安全,以及強調外交手段避免衝突。

與會的許多人,都很欣賞我這樣直接的問題,因為很多官方的外交說詞,似乎掩蓋了問題的本質。我只是想點明一個具體的事實,希望與會者能重視到中共對台灣的威脅。

當然,每次參加這種會議,最喜歡的就是能遇見來自各地的朋友。譬如這次遇到來自南美洲的Guyana的朋友,讓我第一次知道南美洲國家除了說西班牙話(其他所有國家),葡萄牙話(巴西),還有Guyana(官方語言是英文)。而且他的人口中,有43.5% East Indian, 30.2% Black, 17% Mixed, 9.1% Amerindian。百分之43.5印地安人?不!是印度人。我也很訝異,怎麼會有印度人。原來以前除到非洲尋找黑奴,還到印度運來奴隸。所以,印度人來到了美洲。那位朋友志在從政,非常有政治人物的樣貌。他也說,他們國家的政治人物,重點在於和美國的關係,所以他先在美國發展。

另一位朋友來自新加坡,他們的制度是鼓勵國內的軍人到國外留學,三年的學費完全由政府支出。其用意在於培養軍隊人才,而且也是與世界、潮流接軌。這些人將來與國際合作時,一點也不會自卑,而且很容易打成一片。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龜兔賽跑(五天版)

第一天

烏龜與兔子賽跑,兔子太驕傲,在路旁睡著了,烏龜跑贏了。

第二天

烏龜與兔子賽跑,兔子遇到河,過不去。烏龜游了過去。

→人不能只有一種技能

第三天

烏龜與兔子賽跑,兔子坐上熱氣球,烏龜請老鷹載,飛贏了兔子。

→需要朋友

第四天

烏龜與兔子賽跑,遇到大野狼,兔子嚇跑了,烏龜躲在殼裡,大野狼走後,烏龜再走到終點。

→能夠保護自己,度過危機。

第五天

兔子贏了,但願意接受烏龜做為朋友。

→有時比賽輸了,但卻贏了一個朋友。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演講與課程

2009.10.29,佛光大學
專題演講:政治與道德:論馬基維里的《君主論》
2009.10.22,佛光大學
專題演講:「現實與德行:論《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2009.04.07,佛光大學
專題演講:「古典修辭與民主政治:柏拉圖的觀點」
2009,97-98年度,高中人文資優生政治學經典導讀(建中、北一、中山)
2009,春季,淡江大學全球政經學系,開設「全球科技革命」(英文授課)
2008.04.24,淡江大學(蘭陽校區),
專題演講:「什麼是公民會議?審議民主面面觀」
2008.04.10,淡江大學(蘭陽校區),專題演講:「美國訪問經驗談」
2007.12.28,玄奘大學「法理學」課程,專題演講:「古典與現代自然權利」
2007,美國紐約Frederick Douglass Academy III:Global Classroom
2004,實踐大學:「憲政與民主政治」代課
2000-1,陸軍裝甲兵學校政治教官
1996-1999,文理補習班老師數年經歷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劉必榮的《國際觀的第一本書》

劉必榮教授以談判聞名,同時也是幾個國際新聞節目的解說者。
本書以非常流利的文筆,深入淺出的介紹國際現勢,以及觀察國際情勢的架構。
該書首先從大國崛起的角度出發,掌握大國政治的面貌,也就是先將整個政治情勢,從現實主義的角度鋪陳,然後再擴展到其它部分,包括能源,糧食,經濟,區域組織等等。
本書不僅對於區域政治衝突有簡明的介紹,而且範圍即廣;另方面也融入了觀察架構,使的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補充資訊,也可以作為思考架構。
大部頭的教科書固然可以展現學者的功力,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讀物,往往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覺得這確實是一本非常易讀上手的好書。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經師與人師

從事教學工作是我的志業,希望透過課堂中課業的傳授,將知識、生活經驗與心得,傳給願意聆聽的人。

曾經相信,教學也是一種買賣,學生交錢,老師販售知識。因此,老師不能隨便教,因為現在學費越來越貴,多少學生的父母辛苦賺錢,就是希望老師好好教育他們的子女。我也以此警惕自己。因為,我曾經在高中時,就有這樣深刻的體認,那時,學校課程浪費我的時間,我真想離開學校,去做我該做的事。(那時父親因為摔跤開刀,家裡生意忙得不可開交。千趕萬趕到了學校,學校軍訓課竟是放電影,令我錯愕。)


不過,最近對於這種知識販賣的理論又有新的想法。

如果教學的理想,真的只是知識販賣,那麼老師就很可能就會稱斤論兩,選擇一個投入與報酬的平衡點,而不會全心投入。那是學生的損失,也是老師的損失。而且,縱使企業也有「企業責任」的概念,我想,教學就不會只是知識的販售。天下之大,有人願意坐在台下聆聽,暫時勉強聽我們說話,我想這是一種緣分。值得好好珍惜。也正因為我自己曾經受過這樣的感動,課堂中老師的話,常常影響我的作為。所以,我相信這種說服的力量。這輩子沒有作過什麼好事,很希望在課堂中,能作些有益的事。(我在醫院中,就非常羨慕醫生與護士,他們則是常可以幫助人的人。而且,有時,他們也犧牲了自己。)

因此,我覺得教學的理想,因該還是人師,因為把握這種緣分,全心投入,學生們相信的不只是知識、語言而已,而是真實的人格。亞里斯多德在《論修辭》中,就提到說服,除了注重聽者的情緒;說話的內容;還有說話者的品格。我想後者確實是說服力的來源。我自己也不是有德之人,不過,真的希望能朝這個方向去作。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柏拉圖《理想國》第三、四卷

第三、四卷閱讀的重點,可以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 統治者是否可以說謊?什麼是謊言?
2. 什麼是高貴謊言(noble lie)?為何蘇格拉底要提出這個謊言?
3. 一般城邦,事實上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城邦,為什麼?
4. 蘇格拉底如何對貧、富階級的分析?
5. 蘇格拉底所提的文學(音樂)教育中,為何要有這麼多的限制?
6. 什麼是「體育」教育的宗旨?
7. 什麼是國家的正義?在此卷蘇格拉底已經揭曉。
8. 什麼是個人的正義?
9. 個人的正義與國家的正義真的可以類比嗎?
10. 什麼是激情(血氣)?

以下檔案為閱讀摘要,供參考!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蘇格拉底的答辯詞

蘇格拉底七十歲時,受控腐化青年與不敬神,他首次到法庭中(501人的集會)上,為自己辯護。
這篇辯護詞,生動地闡述蘇格拉底的哲人生活,以及他關心城邦中人們靈魂的善。
蘇格拉底最後還是被判死刑,未能成功地說服聽眾。
不過,Allan Bloom認為《理想國》承接蘇格拉底辯護的主題,是柏拉圖以更大的篇幅,以及在適當的方式,為哲學作辯護。
因此,在研讀《理想國》之前,我們也需要先知道,蘇格拉底(哲人生活)受到哪些控訴?以及哲人生活的樣貌?哲人與城邦間的關係?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Featured Speaker_唐欣偉_Information War

About technologies and new war, we invited 唐欣偉, who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佛光 University, doctor from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The following is his PPT file of his speech.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洞穴中的囚犯

下文是一篇很久久以前,我在閱讀《柏拉圖理想國》之後,又看到當時政治情勢,
有感而發的一篇短文。

我真的覺得好的經典,其實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時皆可以成為我們反省當前的一些思考上的活頭源水。
當然,絕不是要照單全收,這是一種偏執了。
我很喜歡理想國中,在談哲人教育時,辯證法要5年,實務訓練15年。
可見柏拉圖也不是真的那麼不食人間煙火,沈溺在理型世界。他是真的有心從政之人,
知道現實世界的複雜。



洞穴中的囚犯


【胡全威/大學生(台北市)】
日前,看到許多篇報導,說是有許多家庭中、朋友之間因為支持的候選人、政黨不同而起爭執,小則心存芥蒂;大則反目成仇。筆者希望「洞穴之喻」能提供大家對「政治爭辯」更多面向的看法,而在爭吵時能「輕鬆一下」!

「洞穴之喻」是出現在西方政治思想經典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中,它將人類的處境比作洞穴中被鍊著的囚犯,四週一片黑暗。有一些人手持著動物、人、器具的肖像躲在囚犯後方,遠處有火光照過這些肖像投射到牆上,形成陰影。對看不到洞外真實世界的囚犯而言,只能看到這些扭曲的陰影,並以為這些就是「真實的事物」。

對譬喻作詮釋,而放到現實政治生活來看,手持肖像的這些人,不就像是政客、學者嗎?他們製作出真實的仿品,來教育、傳達訊息給一般的民眾,並塑造了我們的世界。

說這故事的人--柏拉圖──提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有一位掙脫鐵鍊的囚犯逃到洞穴外,看到真實世界的真相,此人就是「哲王」。他像個雕刻家,腦海中是真實的景象,而將眼前的世界大刀闊斧一番,以符合真實。回到我們的政治世界中,「哲王」卻不僅不是可欲的,還是有害的。因為不符合他理念的人,都要被趕下台灣海峽,現實中我們無法分辨出「暴君」與「哲王」的差別。因此,沒有「哲王」告訴我們真相,我們一般人對「政治爭辯」似乎難以避免;但希望天家在爭吵時能想想自己與對方所持的理由,可能不過是政客、專家們製造出模糊、扭曲的「陰影」,若因此而傷害彼此「真實的感倩」,豈不就以小失大了。

近幾年來,台灣人民的情感似乎被接踵而來的選舉熱潮所掩沒,當親朋好友的政治選擇不同於自己時,似乎原本溫暖的親情友情就「著涼了」,真心期待下一屆總統為大家辦桌講和,選在一個充滿陽光約午後,你、我坐下來「大和解」。


【1996-03-23/聯合報/11版/民意論壇】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Featured Speaker_胡元正_生物技術革命

It's a great honor to invite Mr. 胡元正 to deliver a speech on bio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Not only does he hav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 but also wide experience in the biotech field.

.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General Introduction

GTR: Syllabus

Course Description

The fundamentals of business and the economy are changing in every market, in every industry, and in every nation. From YouTube to eGovernment, from iPods, Wii to entertainment initiative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is changing daily lives more and more each day. This course tries to point out how and why and shows ways 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revolution" in ou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 The class aims to provide various examples so that students will see that transformations are taking place and will think of the consequenc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part, almost each week an expert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 will be invited to give us a talk in one’s own field,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logy, macro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tc. In this part , students are also required to read the textbook, ”楊棨等著,《廿一世紀:全球科技革命之衝擊》”.

Second part, I will stand in the same opposition with students to think how to respond the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how to survive, how to take advantage, and even criticize the legitimacy of a new technology. In this part, Henry C. Lucas’s Inside the Future: Surviving the Technology Revolution will be discussed more.

Requirements and Grading
Each student enrolled in the course is required to discuss frequently in class. And from 5th week(Mar. 17-18), each one in turn has to present an oral report in class about ten minutes. One who reports should turn in “PPT (Power Point) file”(or something similar)to the classmates a week ago. The report should introduce a new specific technology,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optional):
1. What is the technology? Your classmates and teacher may never hear of it.
2. How dose it change from the past?
3. What is its impact, especially “global impact”?
4. How do people use the technology?
5. What 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echnology?
6. How shall we respond to the technology and take advantages?
7. Does the technology have any ethical, political problem? What’s the
debate? What’s your position?
8. What is the future goal of the technology? When will it succeed?
9.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live without it?
10. Dose the technology lead to “unequal problem”?

Grading: Oral Report with “PPT file” 60%; Class Discussion 40%

Readings
Antón, Philip S. Richard Silberglitt, James Schneider, 2001, The Global Technology
Revolution: Bio/Nano/Materials Trends and Their Synergie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y 2015, 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Council.
Ashall, Frank,1998,潘麗芬等譯,《科學大發現》,台北:幼獅。
Boyens, Ingeborg,1999,杜默譯,《基因騙術》,台北:時報。
OECD, 1999, 21st Century Technologies: Promises and Perils of a Dynamic Futur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umber, Howard and Frank Webster, 2006. Journalists Under Fire: Information War
and Journalistic Practices. London: Sage.
Lucas, Henry C. Jr., 2008, Inside The Future: Surviving The Technology Revolution.
楊棨等著,2005,《廿一世紀:全球科技革命之衝擊》,台北縣:淡江大學出版
中心。

Schedule of Class and Lecture Topics
1 Feb.17-18 Course Introduction
Assignment: Lucas’ Chapter 1
2 Feb. 24-25 Eugenics and Cloning
2/25 Speaker: 胡元正博士 (國防醫學院)
3 Mar. 3-4 Technologies and the New War
3/4 Speaker: 唐欣偉博士(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Only for 3:00-5:00 PM
4 Mar. 10-11 Energy Crisis & Energy-Saving
3/11 Speaker: 郭博堯博士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5 Mar. 17-18 Electronic Democracy
5/18 Speaker: 胡全威講師
6 Mar. 24-2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25 Speaker:謝昇達博士(國立東華大學電機博士)
Spring Vacation
8 Apr. 7-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4/8 Speaker:胡聲安分析師(投信策略分析師)
9 Apr. 14-15 Oral Presentation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聽說讀寫

在學習英文的時候,一般從四個方面著手
聽說讀寫
其實,對於一個人文學者而言,所專長的,也不過就是聽說讀寫
人文領域中,語言的掌握很重要,特別對於各種原文典籍的理解,至少要能盡可能地不要讀錯。
聽,是當前網路發達,許多網路課程十分方便,而且是免費的,可以聽到許多有趣的議題。另外,聽對方說什麼,也很重要。人文不能離開人心,人的處境,所以,除了自我,客觀理論建構外,人文還注重聽的功夫。

說,就是在溝通、說服與教育。讀人文多少是有些目的性色彩,除了自己的娛樂價值之外,許多人文學者總是希望能產生一些影響力。影響力要看位置與權力,而說,是人文學者可以掌握的唯一管道。無論是道德的,歷史教訓的,或是文化素養,都可以透過口說來表達。所以,如何說,說些什麼,說話的形式與內容,也是人文學者會注意的地方。

寫,跟說一樣,寫還有使思想精確,寫下來之後,可以更明確知道,不是在空想,不是在邏輯跳躍,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覺得一個好的人文學者,要能聽得懂別人說什麼;說得話,別人聽得懂;讀書時,確定讀得正確;寫文章時能表達清楚。

至於這些與就業的關係,我想,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也是面對人生、事業挑戰時,諸項基本能力。
就是抱持著 一切都可以嘗試學習,不要抱持排斥的態度。
當然有時候為了專心,還是會有所取捨。

就我個人經驗,生命還是有許多轉折,新的挑戰來臨時,就是被迫重新學習。有了上述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時,重新學習的時間就可以加快。當然,抱持著一個勇於挑戰的心與樂觀的態度,也是學習的必要條件。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政治學入門(高中人社資優生課程_2009)

在討論政治學的入門,第一個問題,恐怕就是什麼是政治?
雖然,學者們可以很精細討論這個概念,而且彼此針峰相對。
但事實上,一般人皆有常識能力,劃分什麼是政治的,什麼不是政治的。其實,政治學仰賴的,或是最終評價的,往往就是這種常識的能力。所以,我們大可從常識出發來理解「政治」。

什麼是政治?一般往往會從權力、國家、政府、公共事務、謀略等方面思考,這些確實大部分就是政治學處理的範圍。
考量權力,所以關心行政院與總統的關係,行政權與立法權、司法權的互動,以及人民與政府間的關係。

考量國家,就在問國家對人民的影響,為什麼人們要服從國家的法令?國家應該具備哪些功能?

考量政府,就在問政府組織的安排,如何更有效率?更符合民主的規範?
....

這些構成了政治學的內涵。

若更細部來看,以下將以投影片的方式,扼要介紹政治學門的內涵。

德沃金法哲學簡介

這是在玄奘大學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課程中,介紹
當代法哲學,政治哲學大師:德沃金的基本主張

古典與現代自然權利

這是課堂演講,受邀到新竹玄奘大學
法理學的課程,講授有關自然法與實證法的爭議

審議民主

這個PPT是配合在淡江大學(蘭陽校區)的演講(2008.04.24)
http://mba.tku.edu.tw:9090/clsmsg/web/detail.php?id=23305
主要是介紹審議民主的理念,實際運作的模式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美國訪問遊學

這個PPT是配合在淡江大學(蘭陽校區)的演講(2008.04.09)
http://mba.tku.edu.tw:9090/clsmsg/web/detail.php?id=22838
主要是提供有意遊學的同學,行前準備,以及規劃學習生活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