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習近平與台灣的中國夢


 
近來,「中國夢」成為中國大陸政壇很夯的詞彙。中共新任領導人習近平提出此一標語後,將原本的舊目標,諸如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等,都囊括在其中,新瓶裝舊酒,成為一個包山包海的總標語。

 本來「中國夢」,就是非常空洞的詞彙,完全可以由人們自行填空。十三億的中國人,可以有十三億種夢,甚至還可以有更多。現在中共領導人聲音最大,當然能照自己的意思來詮釋。不過除了舊有的政治口號外,對於外界最感震驚的,就是「中國夢」開始大喇喇地談起富國「強兵」。日前,華爾街日報》專文評析「中國夢」中「強兵」的意義,推測習可能為了拉攏軍隊,作為大幅改革的後盾;但也可能是以外交、軍事作為轉移人們對內政不滿的注意力。該文認為習近平此舉捨棄了三十年來鄧小平在外交政策上的訓令:「韜光養晦、絕不當頭」。開始宣告中國作為世界強權,不再遮遮掩掩,而要以強兵作為後盾,追求民族復興的春秋大夢,云云。

 本來新任領導者上台,新人新氣象,當然可以提出願景與治國方向。不過,「夢」在中文語境中,實在太過虛無飄渺。黃梁美夢、南柯一夢、白日夢,大抵都是過眼雲煙、倏忽變化、轉眼成空。「夢」的虛幻程度,遠超過願景、目標、理想、方向等詞,讓人感到說話者自己都不太相信能實現。即使在台灣,陳水扁2000年競選總統時提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也只是強調有夢想是件好事,不敢妄言美夢就會成真。


不過,由這種修辭的使用,可以看出習近平與過去幾位中共領導人相較,個性確實是大膽、浪漫許多,尤其相較於胡錦濤。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胡錦濤非常保守的提出「科學發展觀」,而習近平卻以「中國夢」作為自己的治國目標,足見其性格。性格影響命運;領導者的性格,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雖然現在有些觀察家指出習上台後,既有施政格局不變,但是忽略了關注領導者特質的面向,特別是,有些人得意後,個性更會展露無遺。

此外,「中國」夢在中共官僚體系層層奉旨詮釋下,最後一定是圍繞在民族復興、愛國主義甚至國家統一上。提倡這類目標,好處在於短期內可以做無本生意,要人民齊心協力,停止抱怨,完成復興大業的夢想。可是,這種動人口號,卻無異是在玩火。近來中共與周遭鄰國的領土爭議,日本、南海諸國、印度,甚至美國要以「再平衡」政策介入亞太地區,這些都是難解的習題。可是中國夢的列車一旦駛出,幾乎就很難煞車。即使司機想慢行,被鼓動起來的乘客,絕不會善罷干休。因此,習近平此舉無異是火上添油,不久,恐將騎虎難下,面對複雜的國際外交衝突以及更強的實力後盾時,難以自處。


解套之處,就中共領導人而言,中國夢的核心關鍵,還是要能與世界和平共存,甚至能對國際社群作出貢獻。換言之,中國夢要能有普世價值。光是強調民族復興、愛國主義,這只是一國、一民族的繁榮興盛。事實上,當國家越強大時,其他國家會有更多的恐懼或是敵意,反而會有更多阻力。中共應該認真思考,要以甚麼樣的價值、文化、政策,以軟實力讓世界服氣、仿效、追隨,這才能有長久的發展。這是中國可以給世界帶來的美夢,而非夢靨。


對於台灣而言,中共的「中國夢」將會是一個緊箍咒,很難跳出來。不過,若從另類思考,台灣可以努力去詮釋「中國夢」,讓緊箍咒成為跟斗雲,讓台灣成為中國夢的標竿。其實,這種思維在過去國民黨黨化教育中,就有「民族的復興基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或是「自由、平等、均富」的中國。這些想法現在被視笑話。不過,倘若我們對於民主真正有信心,認識到法國政治哲學家托克維爾所強調的人類追求平等處境的強大驅力是「天命」、「大勢所趨」;而現實歷史中,一波又一波的民主化浪潮的衝擊。假若中國的民主只是遲早的事,台灣為何不能以領頭羊自居呢?如此,我們又何懼「中國夢」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