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政治中,有幾個詞彙很難找適當的中文翻譯,spin doctor就是其中一個。字面上的意義,是一個會丟旋球的高手(棒球),運用在媒體政治上,就成為一個善於操縱媒體、民意的政治操盤手。
事實上,這個引申意義,也是近二十年才開始流行。特別是在英國首相Tony Blair與美國總統Bill Clinton時代,特別流行。隨著他們的幕僚人員在書中或訪問時,透漏當時的公關、媒體操作,更使得人們證實這些謀士的存在。人們對於這些政治操盤手,非常感冒。因此,這些人非常具有爭議性,特別是媒體記者想要修理的對象。不過,當他們位高權重時,很難被修理。或許是因為掌握政治資源、資訊,記者不敢翻臉。可是一旦卸任後,很多批評的文章,蜂擁而來。所以,這些曾經風光的操盤手,往往聲譽不佳,千算萬算,卻未能替自己謀得好名聲。
我們課程之所以介紹政治操盤手,其實是從「製造共識」(manufacturing consent)開始。政治操盤手能夠製造民眾的共識,另外一個則是後面要介紹的媒體大亨,他們也有這種操控的能耐。因此,似乎是一個相當負面的角度。
事實上,我自己本身就做過政治幕僚,就曾想當一位呼風喚雨的操盤手。假使我們知道(認為)自己是為正義而戰,為好的政策而戰,政治操盤手又何罪之有?退一步來說,面對媒體與對手的猛烈攻勢,任何政治幕僚都希望自己的老闆能受到媒體的青睞,受到民眾的愛戴。否則縱使有遠大理想,在民主政治中,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可、同意,又如何能獲得權力,做出有益的貢獻?
所以,不希望同學把政治操盤手認為就是邪惡的。其實,他們本來存在有其意義。只是,拿捏之間,有些原則不能跨越,否則,就成為欺騙或是玩弄。當然,藉此謀個人私利、犯法,更不是我想要為之辯護的。
超人的故事
在課程中,我曾穿插一張超人的照片。那是我在當立委助理時,我的老闆要登記參選連任,在登記那一天,我穿著超人裝,希望製造一個話題,給記者報導,成為隔日報紙或地方電台的新聞花絮(這個主意不是我出的,是小老闆指示)。這樣可以增加這位立委的曝光度。
當然,現在回頭看,當時真有點蠢。我印象中,隔日報紙(地方版)只是約略帶過。造勢活動似乎不是很成功。事實上,我們當時為了博取版面,做了許多「秀」,包括街頭發放保險套、簽署器官捐贈等等。
除了增取曝光度,我當時還負責青年軍拉票,找了一群年輕人掃街拜票、車隊遊行。另外,還有負責電話拜票中心,在一間房間牽了十數條電話線,然後招募一些大姊,來這裡進行民調與電話拜票。
事實上,我本來是在立法院辦公室裡,擔任法案助理,主要工作是寫文章、擬質詢稿,待了四個月左右。因為選舉在即,就調到地方開始輔選。當時,幾乎沒有休假日,從早到晚。除了在文宣組外,有時也跟著去拜票,站在遊行車隊上,吹著寒風,向沿路的民眾揮手。其實,真的蠻好玩的。
這是我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八個月後,我就失業了。因為,我的老闆選輸了。不過,這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意思的經歷。以前只是在學校知道一些理論,關心的總是中央層級的國家大事。到了地方,才知道立委要處理紅綠燈問題、水溝通不通、土地糾紛等等這些大大小小的事。
成功的政治幕僚
當時,覺得能當一位成功的政治幕僚,真得很不容易。尤其是要能讓政治人物曝光,而且受到新聞媒體的正面的報導,進而獲得更多選民的認識以及願意支持。這並不簡單。以前在學校就是習慣找書、找資料,可是真正要運用時,真有些傻了,不知道從何開始。腦袋似乎讀傻了。坦白地講,我也不喜歡「騙人」、不喜歡「耍花招」、用計謀。加上個性有些害羞,所以,才知道自己其實不是很適合實務政治這條路。後來,轉到政黨智庫當研究人員,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日後再分享。
強調一下,我並非指用計都錯。事實上,當我們讀三國演義時,大多數人不都稱讚孔明的多謀善慮。我可以欣賞這種政治上的作為,也知道這並不是容易之事。
稍微岔題了。不過,也是向各位說明,我在談政治操盤手時,其實還有一個從政治幕僚的角度在思考。各位或許會覺得有些遙遠。其實,若各位將來有意從政或者自己親屬、朋友有意參選時,各位會發現這些問題就一點也不遙遠了。此外,我們要作為一個明智的公民,慎選好的政治人物,對於政治人物如何操盤,我們也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政治操盤手
在課程中,我們曾秀出一些政治人物與政治操盤手的名字。今日媒體時代,政治人物旁似乎都會有一兩位專責媒體溝通的幕僚。尤其媒體對政治影響力甚巨,因此這些幕僚往往是深受政治人物信賴的親信。甚至,有論者認為這些善於與媒體打交道的幕僚,在媒體政治當道的情況下,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政治人物接班人。當然前提是,他的名聲還沒有臭掉。亦即,人們尚未覺得他只是化妝師或是強辯的炮手。
人們後來知道這些操盤手的作為,往往是透過政治人物的回憶錄或是幕僚出版的著作中得知,更加深了解他們當時的作為。也因此,我在英國上課時,就曾舉手問老師,為何他所舉的例子都是十幾年前,而當今操盤手消失了嗎?他當然說不是,只是這些正在發生的進行式,原則上,當然保持低調,外界的報導或指責,往往也是能猜測或是陰謀論的假定,實情如何,比較難知道。
五大工作
接下來,我們談到政治操盤手的工作。我分為五大類,以下扼要說明:
一、
形象塑造(image building)
這是首要工作。一個政治人物,尤其是透過媒體讓民眾認識的政治人物,首要要了解自己的特質,經適當修飾後,傳達給民眾,讓民眾易於了解與認識。譬如,陳水扁在擔任立委時,就是以揭露弊端聞名。人們一想到有弊端,就會想到他。又譬如,有人認為馬英九優柔寡斷,他的幕僚立刻幫他修正為「沉默的魄力」。試圖化負面形象,轉為正面。
一個政治人物要做的事可能千百種,在確立好自己的形象之後,就可以知道哪些議題不要碰,哪些議題的立場為何?反應態度為何?
這裡接近心理學所說「協調一致性」理論,民眾的認知,喜歡接受一個具有一致性的認知,否則會產生不舒服,甚至拒絕接受。強化這種一致性,有助於民眾的認識與加深記憶。
二、民調 (polling)
民調的目的是要了解民眾的態度,同時可以找出目標群眾,將有限的廣告經費,投入在特定群體當中。譬如發現較受到國民黨籍、五十歲以上的男性、高教育程度者的支持時,就可以考慮在這群民眾觀看電視的時段,插入他們可以接受的廣告宣傳。譬如,訴諸的議題,可能不是青年失業問題,而是稅制改革、年金、健康政策等。
另方面,由於民調往往可以透過操弄文字,而達到不同的答案,進而有不同的民調結果。因此民調往往也被用來「形塑」民眾的認知。譬如,有些政治人物喜歡發表自己的民調,告訴民眾自己的支持度已經在一二名之間,請民眾繼續支持。民眾若信以為真,為了避免自己的選票浪費(投給落後的人,沒有機會當選),就有可能開始轉向這位支持者。
三、
演說(Speech)
媒體政治當中,如何透過演說、新聞記者會、新聞稿、訪問等與大眾溝通,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政治人物如此忙碌,很難每次都自己寫稿,往往有ghost writer代筆。政治操盤手或許擔任此一角色,或許指出大方向,強調某些特定的概念。
我們在介紹時,特別強調兩個概念:
sound bite (訪問、演講中最重要一段話)
因為現在電視報導,往往只能給你十秒鐘,表達你的意思。倘若你不能用幾句話表達重點,很抱歉,你就沒有辦法在新聞裡曝光,因為電視台的編輯不知道如何剪輯播出。也就不是能用的新聞。
你可能覺得,這又有什麼了不起呢?我們可以用金錢作一個衡量(因為實際金額有些範圍,此處只是粗估,提供一個概念)。
根據粗估,電視台播十秒的廣告是3萬元。倘若二十四小時的新聞台,願意在八小時的新聞報導裡提到你這則新聞。
就是3*8=24萬元
若有八家電視新聞願意播放:24*10=240萬
恭喜你!成功的sound bite已經使你的曝光收益賺了240萬元。
而且著名的公關大師曾說:新聞的效益是廣告六倍。因為,大家比較相信新聞的真實性,對於廣告則視為是宣傳而已。
所以,240*6=1440萬元。
但是,倘若你沒有把握這個原則,沒有提出簡短精要的語句。很抱歉,這一千多萬元的效益就飛了。
另外一個概念是「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同樣也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同樣一件事情,當我們用不同的認知角度看問題時,我們往往會有不同的答案。
譬如,當有人說,倘若你這麼做,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得救。
請問你,願不願意做?(直覺回答)
又有人問你,倘若你這麼做,有三分之二的人會死掉。
你願不願意做?
可能多數人直覺回應,會同意前者,對後者猶豫。
同樣地,在媒體政治上,也有同樣的操弄。當政治人物說「那些享受年金、政府津貼的人們」與那些「貧困無依、年老無助的人們」,幾乎是兩個不同的景象。但事實上,可能談的,卻是同樣的一群人。
這也是我們常聽到的「話語權」、「詮釋權」,誰能界定這些問題,受到輿論、大眾的接受,大眾的思考或態度就比較受到影響。
四、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
一個好的操盤手,知道自己陣營的優缺點,就會努力彰顯優點,避免缺點。
譬如,執政黨在經濟表現不佳,可是推動了一些新的教育措施時,就會努力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推出「教育元年」、「教育是國家的基礎」之類的活動或口號。這樣有可能轉移人們的注意焦點。
事實上,在台灣最有常用的招數,就是統獨、省籍問題,只要一丟出來,藍綠選民選邊站。人們看得不是經濟成長、失業、社會貧富不均等等。這些變成次要的議題,只要基本盤夠大,就可以獲得勝選。
因此,議題設定是操盤手善用的手法,這是我們在關注選舉新聞時,可以小心的地方。
五、
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
操盤手要能獲得媒體的青睞,必須營造良好關係。其實,政治活動就像做人一樣,沒有良好的關係,很難獲得媒體、公共團體等的支持。
操盤手要能獲得媒體的青睞,必須營造良好關係。其實,政治活動就像做人一樣,沒有良好的關係,很難獲得媒體、公共團體等的支持。
當然,人們也不是傻蛋,偶爾的花腔技巧,可能欺騙一時。但是,一旦被揭發,失去信用,就沒有關係可言。
事實上,公共關係一個概念,可以成為一個學系的學習內容。我這裡只是簡單帶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參閱相關的書籍。
總的來說,政治操盤手在試圖「製造共識」,型塑人們的意象,讓人們以為是自己作決定,事實上,只是在接受扭曲後的資訊,做出的判斷。一般的操盤手,在欺騙幾次之後,被人們發現,進而唾棄。
而真正的高手,則是讓人們死心踏地的支持,甚至成為一種信仰。當然慶幸地,歷史上,這麼高竿者,似乎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