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10. 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與共同善(common good)_東海


紀錄:Carol, Andy
I.        The aims of this course
l   說服:
我們這門課在談「說服」,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什麼是「對」的事?
   若我們可以證明哪一個事情是對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有「理由」來說服他人。
   當然,不否認,人們不見得願意做「對的事」。很多時候,仍選擇做「錯」的
  
事。但是,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更好、社會更好,做「對」的事,其實還是會
  
有些吸引力。
l   遵從本性成為有道德良知的人:
   
另外,我們換一個角度想,面對社會中不公不義的事,高得離譜的房價、貪官污吏、毀壞秩序的暴徒、濫殺無辜者,我們心理吶喊著「這不公平」、「這不道德」、「這是錯的」。這種「激憤」其實正是人性,我們內心渴望公平正義的社會。
           之前課堂中曾看過一個猴子實驗的短片,連猴子都會希望公平待遇。
      
因此,這是一種天性,即使在演化的過程中,在我們的深層想法裡,大
       
部分的人應仍會認為追求公平、正義、追求「對」的事,是有一定的說
      
服力的。
l   今日我們同樣在問「什麼是正確的事?」要從「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的角度來回答社群主義認為「共同善」(common good)是我們值得追尋的,而不是權利、利益。在進入社群主義之前,我們先討論幾個個案。


II.       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與共同善(common good
l   什麼是「對」的事?
n   論語 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n   如果你父親偷羊或兒子偷羊,你會去作證?還是會替他們隱瞞?
u  葉公指出,若是他們鄉里的人,父親犯法,兒子會挺身指證 ;若是兒子犯法,父親挺而作證
u  孔子認為:「我家鄉正直的人和你所說的不同,人家是父為子遮瞞,子為父遮瞞,而正直也就在其中了。」
l   事實上,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親屬可以免於作證。
l   為什麼呢?法律之前不是人人平等?為何要有這種特殊規定呢?
n   孟子 盡心「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叟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己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 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u  若舜的父親犯了殺人罪,舜會怎麼作呢?
l   孟子認為舜還是會遵守國法,認為應該依法執行。但是,舜作為兒子,寧可選擇背負著父親逃跑,寧可拋棄天下。
n   你會贊成孟子的說法嗎?
l   Which one do you choose?
n   我們問同學們是會選擇HTC還是Samsung?或選擇稱為釣魚台?還是尖閣群島(Senkaku Islands)?若有能力捐款,會選擇捐到台灣?還是國外?如果選擇HTC、釣魚台、捐錢到國內,有些人覺得選擇HTC是一種愛國心態。
n   我們舉這些例子,是在凸顯,我們往往認為對的事,正是這個社群(community)裡面所崇尚的目標,認定的價值。更直接的說,就是效忠這個群體,對於這個群體具有義務(obligation)、團結(solidarity)與忠誠(loyalty)。
l   所以,什麼是對的事?
n   社群主義認為我們在判斷時,其實不是以「個人」身分在認定。而是從社群裡的價值觀。
u  這裡的社群可能是家庭、宗族、宗教、文化與傳統
l   我們在思考什麼事對的事,不是從一個普遍原理來想,而是從我們所受到的群體價值觀來看,每一個社群中會有他們自己認為是「對」的價值觀。
n   舉例一:對於在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在其社會中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得不的政策。在普世原則中,似乎認為這是違反人權。
n   舉例二:在美國擁有槍枝權,事實上,這造成許多擁槍濫射的悲劇。從外國人的眼光,覺得本該立法限制槍枝,但是,美國社會仍有一股很強的聲音認為槍枝權是好的。
n   舉例三:西班牙的鬥牛,近來正因受傷的人太多,將暫停一些時候。外人會覺得危險至極,為何這社會還要繼續推崇參與者
n   舉例四:日本的相撲,我想,很少有外國人真正能欣賞,了解其中的文化
n   舉例五:甚至是我們自己的習俗,也有些外國人不能理解。對於台灣人燒香拜拜,尤其是許多店家拜拜,尤感驚訝與難以理解。可是對於許多台灣的人,甚至不管宗教,都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應該尊重。這就是我們社會裡,有我們社會的價值觀。
l   簡單的說,社群主義認為,對的事就是能促進、符合社群的共同善(common good)。共同善,就是社群中的成員共同認定為良善的之事。
n   舉例來說,台灣新娘在結婚時要撐傘,來抵擋晦氣,這是屬於我們的習慣;另外,縱使台灣有藍綠之爭,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仍是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福祉作為追尋的目標亦即共同善,只是大家認定的方式不同而已。
l   Story time再進一步討論社群主義的觀點之前,我們先談一下「人是說故事的動物(Human beings are storytelling beings.)」
n   請同學談論一下未來希望自己的夢想?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n   然後,再請同學,思考一下「你是誰?」像是說故事一樣,介紹一下你自己
n   然後,再請同學思考一下自己的夢想?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u  我是真的很希望,真有一些同學,在這個練習中可以有收穫
l   思考自己的過去,然後,對於自己的未來更有想法
l   Alasdair MacIntyre 在他的After Virtue1981 指出「人是說故事的動物」。對於自我的理解,就像是小說中的角色一樣,我們雖然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可是根據已經知道的情節、性格,我們的未來,其實已經在這故事中。但是在這個故事中,你覺得你想當甚麼?你覺得你是甚麼樣的人?
n   MacIntyre特別認為,人們對於自我的理解,其實,更是從角色中來理解。我們是兒子、女兒、校友、教友、台灣人、台中人、、、等等。
u  而我們認為對或錯之事,就是奠基在這些角色認知上,扮演好我們的角色,追尋應遵守的規範。
l   有同學可能會擔心倘若社群中規範有問題
n   譬如,野蠻社會中,人可能可以吃人、殺人、虐待等
n   其次,即使同一社群,價值觀也會隨時間演化
u  在演變時,我們為何說舊的不應改?新的是不對。倘若新的觀點成為主流時,社群主義是否又會認為新的才是好的。
n   Do you agree with the communitarian?
u  同學一:同意,我覺得人們會用社群主義的方向思考事情,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u  同學二:我覺得有時候不能全然以理性的想法去看待事情、處理事情。
Andy:那你覺得為什麼不能全然用理性思考呢?是什麼讓你放棄了理性的判斷?是不是有個東西更重要?
同學二:情感吧。
 Andy:那個情感讓你能夠去判斷,怎麼去看待或處理。就好像妳的男朋友是靜宜大學,但是你是東海大學的,在一場靜宜對東海的比賽裡,你可能會因為情感而改變你的立場。那同學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會照自己理性的判斷去決定還是會照社會給你的規範,就是你應該要怎麼做,這樣,同學們會怎麼做呢?
u  同學三:那「社會」的定義是甚麼?例如說死刑,可能有的國家沒有死刑的傳統,那他們可能沒辦法接受死刑;但是在一個君權主義的國家,死刑對他們來說可能是發揮正義的一種方式。「社會」這個詞,感覺是一個很模糊的詞,到底這個社會是 每個人生活的環境的這個社會,還是在更上一層的社會?
Andy:這也是社群主義者常常會被質疑的地方,社會這個字,常常會有不同層次的解釋。但是它試圖去辯護,根據不同「議題」,會有不同的社群範圍,這樣的話,範圍的界定也會比較清楚,但是我也必須承認,這是社群主義會有的問題。
l   社群主義的可能回應
n   (一)社群主義起初是反「自由主義」論述的主張,認為與其追求普遍法則,不如遵照特殊社會的規範
u  但是,社群主義提出有別於自由主義社會的典範,確實很少說服力
l   東亞儒家社會規範,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可能的典範
u  譬如,對於家庭的重視,這不是個人主義社會會推崇的。但是,東亞儒家社會可以試著建立有別於自由主義的社會價值。
n   (二)有關生死的問題,我們試著設想一個問題
u  倘若兩個國家因彼此「不爽」,互毆,結果造成雙方互有人員傷亡
l   請問,A方的戰士發射飛彈時,殺死了兩位平民(現在美國無人飛機轟炸巴基斯坦,造成平民傷亡,雖然一直有團體譴責
,但似乎也無可奈何)
n   所以,我們會發現即使「生死」,也都是在社群之中的價值判斷
n   (三)退一步,倘若除了「基本人權」外,每個社會仍可以有其特殊的道德價值觀。
n   (四)反過來說,倘若一切交由個人權利、自由判斷,彼此相衝突性,是否更無解?因為,自由權利至上。
u  但是,若從社群價值觀著手,可是透過彼此溝通、論辯,找出眾人可以接受的價值。
l   要解決社會爭議,必須進入社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