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10_ Communitarianism and Common Good_CMU


10. 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與共同善(common good

日期:2014/5/30
地點:中國醫藥大學
紀錄:Andy, Jamila

I.         課程主題:社群主義與共同善

l  上完這堂課,你能夠學習到以下四點:
n   知道我們接下來的課程會做些什麼
n   認識何謂社群主義
n   思考某些道德兩難的問題
n   聽幾個有趣的故事


II.       課程內容

我們這門課在談「說服」,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什麼是「對」的事?

若我們可以試圖以講道理的方式,說明哪一個事情是對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有「理由」來說服他人。

當然,不否認,人們不見得願意做「對的事」。很多時候,仍選擇做「錯」的事。但是,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更好、社會更好,做「對」的事,很多時候還是會有些吸引力。

另外,我們換一個角度想,面對社會中不公不義的事,高得離譜的房價、貪官污吏、毀壞秩序的暴徒、濫殺無辜者、、、,我們心理吶喊著「這不公平」、「這不道德」、「這是錯的」。這種「激憤」其實正是人性,人們內心渴望公平正義的社會。

之前課堂中曾看過一個猴子實驗的短片,連猴子都會希望公平待遇。因此,這是一種天性,即使在演化的過程中,在我們的深層想法裡,大部分的人應仍會認為追求公平、正義、追求「對」的事,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

今日我們同樣在問「什麼是正確的事?」要從「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的角度來回答。社群主義認為「共同善」(common good)是我們值得追尋的,而不是權利、利益。在進入社群主義之前,我們先討論幾個個案。

l  什麼是「對」的事?
n   論語 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n   如果你父親偷羊或兒子偷羊,你會去作證?還是會替他們隱瞞?
u  葉公指出,他們鄉里的人是父親犯法,兒子會挺身指證;兒子犯法,父親挺而作證
u  孔子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l   事實上,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親屬可以免於作證。
l   為什麼呢?法律之前不是人人平等?為何要有這種特殊規定呢?
n   孟子 盡心「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叟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己矣。然則舜不禁與?曰:夫舜 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u  若舜的父親犯了殺人罪,舜會怎麼作呢?
l   孟子認為舜還是會遵守國法,認為應該依法執行。但是,舜作為兒子,寧可選擇背負著父親逃跑,寧可拋棄天下。
n   你會贊成孟子的說法嗎?
u  如果你父親殺了人或偷了羊,你會去作證?還是會替他們隱瞞?
同學A我會勸他去自首,因為這樣可以從輕發落,也可以保護到法律,我們要守法。我不會去作證,也不會包庇,因為包庇會變成共犯,要負連帶責任。法律是最高的位階,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還能保護親人,可以幫助他從輕發落。
同學B因為舜是天子,所以他的立場跟我們平民不同。較之法律,平民更愛自己的家人,但是舜不同,他是天子,應該視法律為最重要的事。
老師:
(1)   前一位同學認為一般人也應該視法律為最高原則,我們應該遵守法律,但他也會試著保護他的家人,希望他們自首,然後可以獲得減刑。你的看法如何?
(2)   最後,舜他放棄了天子之位,背著父親逃走。舜同意你的看法,作為一個天子,他應該視法律為最高指導原則,但是作為一個平民,或身為一個兒子,他覺得應該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家人一起快樂渡過下半生。你的看法如何?
同學B我認為前一位同學說的也沒錯,但他說得是理想的情況。然而,事實上,一般人很難做到。關於第二個問題,我認為身為天子或身為平民,其責任是不同的,平民可以包庇親人,但天子必須遵守法律。
老師(問同學A):如果你的親人不願意去自首,你會怎麼做?
同學A我會假裝沒看見。我會勸說親人,但如果他不去自首,我也不會強迫他,我會妥協,尊重我的親人。
老師:所以你還是把親情放在第一位階。
同學C: 我會另外找機會補償那個羊被偷的人,但是我不會告訴被害者說小偷是我的父親。因為人都會犯錯,假如我的家人還有良心,我就會幫他們;但假如我的家人是沒良心的壞人,我就不會幫他們。

l   接下來,我們問同學們是會選擇HTC還是Samsung?或選擇稱為釣魚台?還是尖閣群島(Senkaku Islands)?若有能力捐款,會選擇捐到台灣?還是國外?
n   大多數同學選擇HTC、稱為釣魚台,並選擇捐款到台灣。
l   我們舉這些例子,是在凸顯,我們往往認為對的事,正是這個社群(community)裡面所崇尚的目標,認定的價值。更直接的說,就是效忠這個群體,對於這個群體具有義務感(sense of obligation)、團結(solidarity)與忠誠(loyalty)。

l   所以,什麼是對的事?
n   社群主義認為我們在判斷時,其實不是以「個人」身分在認定。而是從社群裡的價值觀。
u  這裡的社群可能是家庭、宗族、宗教、文化與傳統
l   我們在思考什麼事對的事,不是從一個普遍原理來想,而是從我們所受到的群體價值觀來看。
n   譬如,對於在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在其社會中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得不的政策。在普世原則中,似乎認為這是違反人權。
n   在美國擁有槍枝權,事實上,近年來,造成許多擁槍濫射的悲劇。從外國人的眼光,覺得本來就不該允許一般人民擁有槍枝,但是,美國社會仍有一股很強的聲音反對。
n   西班牙的鬥牛,近來正因受傷的人太多,將暫停一些時候。外人會覺得危險至極,為何這社會還要繼續推崇參與者
n   日本的相撲,我想,很少有外國人真正能欣賞與了解其中的文化
n   有些外國人對於台灣人燒香拜拜,尤其是許多店家拜拜,尤感驚訝與難以理解。可是對於許多台灣的人,甚至不管宗教,都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應該尊重。這就是我們社會裡,有我們社會的價值觀。
l   簡單的說,社群主義認為,對的事就是能促進、符合社群的共同善(common good)。共同善,就是社群中的成員共同認定為良善的之事。
n   舉例來說,縱使台灣有藍綠之爭,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仍是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福祉作為追尋的目標亦即共同善,只是大家認定的追求方法不同而已。
l   在進一步討論社群主義的觀點之前,我們先談一下「人是說故事的動物(Human beings are storytelling beings.)」
n   請同學先談論一下未來希望自己的夢想?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n   然後,再請同學,思考一下「你是誰?」像是說故事一樣,介紹一下你自己
n   然後,再請同學思考一下自己的夢想?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u  我是真的很希望,真有一些同學,在這個練習中可以有收穫
l   思考自己的過去,然後,對於自己的未來更有想法
l   Alasdair MacIntyre 在他的After Virtue1981 指出「人是說故事的動物」。對於自我的理解,就像是小說中的角色一樣,我們雖然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可是根據已經知道的情節、性格,我們的未來,其實已經在這故事中。
n   MacIntyre特別認為,人們對於自我的理解,其實,更是從角色中來理解。我們是兒子、女兒、校友、教友、台灣人、台中人、、、等等。
u  而我們認為對或錯之事,就是奠基在這些角色認知上,扮演好我們的角色,追尋應遵守的規範。
l   有同學可能會擔心倘若社群中規範有問題
n   譬如,野蠻社會中,人可能可以吃人、殺人、虐待等
n   其次,即使同一社群,價值觀也會隨時間演化
u  在演變時,我們為何說舊的不應改?新的是不對。倘若新的觀點成為主流時,社群主義是否又會認為新的才是好的。
l   社群主義的可能回應
n   (一)社群主義起初是反「自由主義」論述的主張,認為與其追求普遍法則,不如遵照特殊社會的規範
u  但是,社群主義提出有別於自由主義社會的典範,確實很少說服力
l   東亞儒家社會規範,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可能的典範
u  譬如,對於家庭的重視,這不是個人主義社會會推崇的。但是,東亞儒家社會可以試著建立有別於自由主義的社會價值。
n   (二)有關生死的問題,我們試著設想一個問題
u  倘若兩個國家因彼此「不爽」,互毆,結果造成雙方互有人員傷亡
l   請問,A方的戰士發射飛彈時,殺死了兩位平民(現在美國無人飛機轟炸巴基斯坦,造成平民傷亡,雖然一直有團體譴責
,但似乎也無可奈何)
n   所以,我們會發現即使「生死」,也都是在社群之中的價值判斷
n   (三)退一步,倘若除了「基本人權」外,每個社會仍可以有其特殊的道德價值觀。
n   (四)反過來說,倘若一切交由個人權利、自由判斷,彼此相衝突性,是否更無解?因為,自由權利至上。
u  但是,若從社群價值觀著手,可是透過彼此溝通、論辯,找出眾人可以接受的價值。
l   要解決社會爭議,必須進入社群

l   你贊成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嗎?
同學A: 我不喜歡社群主義,因為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標準,個別文化的差異會造成社群的衝突,因此我不喜歡社群主義。
同學B: 人類是很複雜的,沒有一個標準,而是依個人與情況的不同而有差異。假如我父親是黑幫老大,但他是我的父親,他養育我長大,我不會叫他自首,也不會把他交給警方,因為我的父親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老師:所以你認為哪一個是正確且應該做的事,取決於誰和我們最親近。但每個人對親近的定義不同,所以規則標準也有所不同,這是個問題。
同學C: 社群主義可能跟你的出生、成長或居住地有關。例如:野蠻人可能會將人丟到火山坑裡,如果我生長於野蠻社會,可能會認為這很正常,但現代文明人類可能認為這樣不道德、很殘忍。相同的,舊社會與新社會之間也存在差異,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兩種文化也會產生衝突。
同學D: 我支持社群主義。因為我們要簡化問題,在短時間內做決定,我們通常會選擇靠攏我們最親近的人,就像B同學會選擇保護他的父親一樣,這不算自私。對我來說,正確且該做的事取決於誰和我們最親近。
老師:如果你的親戚殺人,你還會選擇保護他嗎?
同學D: 如果我的親近的人殺人了,我可能會改變立場。
同學C: 當我和我的父母或其他亞洲人相處時,發現大家都會搶著付賬;但我和美國人在一起時,大家都各付各的。雖然我是亞洲人,我還是覺得搶著付賬很奇怪,我比較傾向美國派。
老師:雖然你的父母來自亞洲,但可能因為你生長於美國,所以你比較認同美國社會的文化。你認為可以找到一個普世法則嗎?還是依個別社群而有不同的法則呢?
同學C: 你可以試著找看看黃金定律,但我覺得不容易。
同學E: 在全球化社會的浪潮下,我們不分東西方、不分種族,我們視全人類為一體,我們需要普世法則。社群主義不一定都是對的,它會因時間和環境而變遷。
老師:假如台灣要跟中國大陸或菲律賓戰爭,你是住在地球村的世界公民,你會選擇支持哪一方呢?
同學E: 因為我是世界公民,在我心中沒有台灣、中國大陸或菲律賓的區別,我們都是一家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