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政治學乙:第4週課程PPT檔以及指定教材

第4週:分析「政治問題」的框架


◎指定教材

浦薛鳳(1981),〈中華民族對於政治學之貢獻〉&〈研究政治學五十餘年所積愚見綱要〉
,《政治文集》。台北市:台灣商務。(請按上述字串即可連結下載)

◎推薦教材

王紹光(2002),〈西方政治學與中國社會研究〉,收錄於朱雲漢, 王紹光和趙全勝主編, 《華人社會政治學本土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桂冠:頁21-55。
石之瑜(1999)。《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
彭滂沱(2007)。《打造美國總統—從羅斯福到柯林頓的決策領導》。台北:時報。
◎ 課程PPT檔
 
1. 下載「分析政治問題的框架」PDF檔(請點選左列字串)
 
2. 線上閱覽

5 則留言:

學生 提到...

老師您好:
想起您上課時有提到浦先生五個影響政治的因素,您用五個互相有所重疊的圓表示,不過我實在很難判斷只有任兩項因素重疊的部分應如何發生(我的意思是可能很難找出只有兩項因子的政治事件),愚見以為,如果改用五邊形表達,五角分代表五個因素,中間圍成的面積,再用影響程度強弱繪出(譬如可能某項因素特別突出,其角亦特別明顯,而其他影響程度若較輕,也能看到畫出的角。)。小小意見與老師討論,謝謝您﹗
學生 敬上

Andy 提到...

非常謝謝你提供的寶貴意見。

我認為你指出的問題,確實有道理。可是,我比較擔心,如何以一個「五角形」範例,來表示,何項因素應多重視?何項可以少談些?

我起先想到的是PPT檔中的「雷達圖」,你覺得這適合嗎?

謝謝!

ANDY

學生 提到...

老師您好:
其實我正是想表達「雷達圖」的意思,只是不知如何表達~謝謝您的提醒﹗然而我以為,談到應重視何項因素多些少些,似乎牽涉將社會科學因素「量化」的困難﹗不是幾項「指數」得以確立,或是幾筆統計資料能夠換算~數據與現實仍具一定落差~小小意見供老師您參考~謝謝﹗
學生 敬上

學生 提到...

浦薛鳳先生專研西方政治思想史,對中華政治亦有一番見解,不忘中山先生對政治的期待。浦先生曾任官對臺灣有所影響,《浦薛鳳回憶錄》近年在中國重溫舊夢,而讀到http://ol.mingpao.com/cfm/style5.cfm?File=20100328/sta13/vzg3.txt ,願與老師分享!

Andy 提到...

謝謝你告訴我,這篇網站上的文章,頗令人有些感觸。

在大時代環境中,有人幸,有人不幸,天賦資優者,加上後天順遂,一路走來,享高齡長壽,這應是人人羨慕的事。

不過,我覺得這似乎比較適合平凡人,對於浦先生,似乎稍嫌有些可惜,他才華洋溢、學養豐富、運途順遂,似乎可以在歷史上多留下些什麼,或許是政途衝撞,或許是留下經典著作,譬如蕭公權先生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又或許,這是西學研究者的一種宿命,很難成就一家之言。

又或許,這是他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