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中西思維的差異

主講者:周成功教授
地點:東海大學角落習齋
日期:2013/12/06

@偶然的機緣,看到一群人在擠在一間房間中,遂搬張椅子在旁聆聽。講者以非常清楚好聽的聲音,講述中西思維的差異。講者是一個著名的科普作家,一位醫學院的教授,之前主編科學月刊。

講者雖然自謙是理工學者,不會講話,不會論證,深層思考。可是,講述特別清楚、自然。

很驚訝這樣的主題,會有這麼多的學生在聽,當然其中發言者以陸生與港生的居多。有台灣同學認為這是大國思維,台灣已經沒有這種思維了。

所以,我想,在聆聽時,我以為走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二十年前。我想,我當時聽這演講時,應該會感動落淚。

不過,現在聽有一種既熟悉,也有些不同意見。

倒不是我對於中國文化失去緬懷之心,只是還不斷的尋找。其實,自己沒有東西,這才會永遠的自卑。我以為一個社會要有自己的一套價值,不是永遠在學,是學不起來的。

唯一在一場演講中,我發言特別多,這也符應了我的建構主義的理論。我自己也深受影響

@討論時,有一個問題:孝道是否只適合農業社會。
其實,這是一個很唯物的一種思維,過去,我雖然不喜歡,可是也無力反駁。近日,突然想到,這個問題跟家庭制度一樣,或者跟愛情一樣。我們當然可以很唯物的說,愛情就是繁衍後代,就是為了增加後代生存的機會....

這類的答案不能說錯,這或許就是「生物性」「演化心理學」「演化生物學」可以回溯的。但是,人真的只是生物、動物,求生存嗎?
當化約到這種動物、生物性,那麼這個女的愛這個男,就是為了要繁衍,男的愛女的,就是要繁殖。

愛情被說成這麼單薄時,人生變得很沒趣。

我們當然可以這樣解釋,但是,我相信人有更豐厚的面向與意義等著我們。事實上,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可以做出超越原本社會框架、動物性賦予的意義。譬如:犧牲、奉獻、愛情....等等。

當然,我不否認自私的基因之類的,總是可以去自圓其說。但是,我寧可看其精神的正面意義,而非一直束縛在生物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