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6 Censorship in China_Note_FCU


主題:中國大陸對媒體的審查制
日期:2014/4/17
地點:逢甲大學
修訂:Andy

l   提醒準備期中報告
l  課程提要
l   本課程討論的是中國的審查制,討論這個主題有兩層意義
n   (一)我們課程時常在反省台灣媒體的問題,其中原因之一,台灣媒體太自由而濫用這些自由,任意的攻訐與煽動。但是,我們在批判過於自由的同時,也希望再次提醒同學,這些自由並非理所當然。在中國大陸對於資訊傳布、新聞自由還有很大的限制。對照來看,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n   (二)中國大陸的發展對台灣息息相關。一些學者認為,大陸上的人民為了「知的權利」(right to know)將會成為下次變動(革命)的重要訴求。因此,我們要思考台灣未來,不能不關注中國大陸的變化。在中國有六億人口使用網路,縱使現在現在中國政府緊縮媒體自由,不斷增加網路上的監控。但是,這是否像是大禹治水般,民怨只能疏散,不能圍堵。用圍堵方式監控輿論,最後很容易崩堤。
u  對於一些西方人來說,中國政治的演變就是要從集權獨裁、威權政體,最後走向民主政治。所以,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將會是改變其政體結構的重要力量。
l   但是,這種觀點似乎太過於「冷眼旁觀,不管己事」。對於一些人卻是如此。可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不太可能只這樣疏離的觀看。
u  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有更多的同理心看待這個問題。同時,也必須設想,一個混亂的中國,並非台灣的利益。因為,無論是眼前台灣對於大陸貿易出口依賴高達百分之四十,或者混亂的時局中,台灣可能成為中國民族主義出兵的對象,以收中國民心等。我們不能只是冷眼旁觀而已。
l   進入主題
l  審查制(censorship
n   什麼是審查制?
u  政府機關為了確保出版品(電影、書籍、網路等)出現的言論符合其所設定的框架,因此在出版前會要求審查,甚至刪除不合宜的部部分。
n   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
u  創作者為了擔心自己的言論、著作,違反政府的設定的框架,因而自行先予以限制
l   在台灣過去稱為「心中的小警總」,因為戒嚴時期,警總就是負責偵查叛亂的單位。人們為了不被抓拿、處罰,自己就先預設了限制,進而扼殺創造力與想像力。
n   審查制包含的種類:
u  政治:挑戰執政當局、分裂、革命等
u  道德:煽色腥圖片、淫穢
u  仇恨言論: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
l  言論自由(Freedom of Press
n   相對於審查制,我們為何要支持新聞自由呢?
n   有三個論證
u  民主論證:唯有新聞自由,才能保障人民有資訊進行統治與判斷
u  真理論證:新聞自由提供各種意見的呈現,讓我們反駁錯誤、尋找事務中真理與錯誤之處,以及讓錯誤訊息挑戰真理,使得真理能不斷被肯定與彰顯。
u  自由論證:自由是人類自我展現、自我成就的重要關鍵,唯有保障了意見表達自由以及擴張的新聞自由,人們才能自由呈現出來,實踐自我。
l  中國的審查制
n   中國大陸將媒體視為黨的「喉舌」,目的是動員群眾,支持領袖
u  這在過去革命時期,為了喚醒被資本主義洗腦的民眾。人們被地主、工廠老闆剝削而沒有自知。因此,媒體扮演喚醒的角色,倘若媒體放任給資產階級,必然是報老闆掌控,革命就無法成功。
l   但是,後來這種黨的喉舌,就演化成只是捍衛執政者的政權而已。雖然,號稱是「為人民服務」
n   但這就是自由民主的智慧,人是會「腐化」的,不受監督的有權人士,最後會濫用權力,保護自己的地位。
n   事實上,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於資訊的管控逐漸放鬆,特別是在經濟事務上,因為唯有自由流通的訊息,才能讓民眾追求市場效率,整個生產效益才能提升。政府就不用一直照顧這些企業、媒體,讓這些機制,能夠自給自足,並進而創造更多財富,增加國家稅收。
n   因此,開放媒體管制,其實有助於中共的執政。除了經濟效益,在政治上,也能精確知道民眾的問題、監控下級官員,特別是地方層級人員,才能在民怨爆發之前,解決問題。另外,開放的媒體,也有助於中國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n  開放媒體的缺點
u  對於中國大陸的官員而言,開放媒體的最大問題,就是擔心自身的統治權受到挑戰
l   無論是媒體上的輿論壓力
l   或是,提供反對派成立的可能性
l   以及,煽動群眾集結、糾眾搗亂,引發社會動盪不安
l   甚至,對於周遭西藏、新疆的獨立問題
n   因此,中共當局對媒體施行高壓管制               
n   但是,對一些民眾而言,也認為偌大的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維穩)或和諧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u  現在還不到言論自由的時機
l  三個故事+幾個小建議
n   我在幾年前帶台大同學到北大交流,我去旁聽課程
u  (一)一位教授在課程中說,若全將共產黨員處死,則定傷及無辜。但若共產黨員死一半,則仍會有漏網之魚。
u  (二)一個大班課程,我臨時鑽進去。台上同學報告,現在網路由商業公司監視(隨時提供相關的廣告)以及政府管控,所以網路的生活如同在「監獄」之中。台下沒有共鳴,也不覺有何高論,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評論。
u  (三)一位接待的同學,原本希望展現中國好的一面,因為兩岸交流,總是不希望漏氣。可是,不一會,開始提到校園內部流傳對於「反官倒」、「反腐化」,特別是當時一些腐敗的「官二代」、「富二代」事件,非常氣憤。     
n   個人意見
u  中國大陸的有十四億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八倍。土地是兩百六十倍。我們思考中國問題時,不能只從一個小島的角度來看,要知道中國土地大、人口多。縱使部分發達,遠超過台灣,但是仍有很多人仍資訊有限。因此,思考中國問題,不能只是視為一個整體,而要思考中國的大,以致於組成分子的差異性。
u  我們不能忽略中國共產黨的成就。我們從小受的教育,總是萬惡的共匪,而不能平心靜氣,來看待共產黨對於中國現代化所帶來的成就。只看負面的,只想到中共如何垮台,那只是希望,而不是客觀討論。
u  中國的衰敗,並非台灣的利益,因為中國已是台灣重要的出口地。另外,混亂的中國,台灣可能成為一統的祭品。
u  台灣的民主是我們的王牌,也是最後的希望。遠比美國軍力、台灣國防、經貿合作等來得有未來性。
l   我們走在潮流之前(預設民主是中國將朝向的目標)因此,台灣應珍惜現有的民主。
l  小結
n   中國大陸對於媒體的審查,試圖圍堵民眾的資訊,但是圍堤的方式,其實十分危險
u  未來中國大陸人民對於「知的權利」的訴求,可能會是變動的來源
n   對於中國的思考,建議必須要納入中國的「大」來設想
n   劇變的中國,不見得對台灣是有利的。能以同理心來理解中國大陸的發展,包括對於人民也希望和平穩定的發展以及對於中國共產黨的一些作為的正視,這些有助於了解中國的真正樣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