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有關民族主義

為什麼我不贊成台灣民族主義的概念?

必須承認,對一般台灣的人來說,說自己是台灣人,對岸是中國人,這些是再簡單自明的事。

而且,由於對岸在國際上的打壓、對於大陸觀光客的排斥以及憂慮兩岸經貿的傾斜,對於中國的敵意似乎越來越深,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為何國民黨還要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裡打轉?贊成一中的人,似乎只是想賣台?或者是不夠勇敢,不敢大聲說出我們是台灣人的事實。

事實上,學運中一些違法的事情,若視為革命,台灣人要當家作主,打倒馬江賣台集團之類的說詞。那麼佔領行政院、立法院等,就不應視為違法,因為,台灣國的建立,根本無視中華民國立法院、行政院的正當性。

若從民調、周遭的觀感,其實,台灣人認同已經是勢所難檔(特別是現在國民黨執政,這似乎是民眾的鐘擺力量在協調)。

但是,有幾個不同的觀點:

(一)當台灣民族主義碰上中國民族主義:
         十四億的中國人碰到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人口比例約是五十八倍,土地二百六十倍,更不用說在實質國力上。

        台灣可以發展民族主義,中國大陸當然也有他們的民族主義,台灣若要強碰,面對的,似乎就是一個以卵擊石的困境。

        試想,台灣內部的十四個少數民族同樣也可以宣稱獨立,走出自己的路。可是,這種強烈民族獨立精神,就目前的政治現實來看,到底是好處?還是壞處?

        一個政治領導者,要思考的是這個群體,真正有利的未來。不是為了討好選票,寧可帶往錯誤的路,這就是不負責任,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量。

       可惜的是,台灣的執政者過去建構台灣民族意識,然後,獲得選舉上的優勢。但是,造就出這樣的子民,當然無法與中國和平往來。

(二)情緒式的口號勝過務實政策

這是一件民主政治現實。在一些時刻,情緒性的口號,遠勝過務實的政策。因為情緒口號亦受到共鳴。在「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號召下,許多人似乎覺得這樣理所當然的事,馬英九政府竟然沒有自覺,所以一定是賣台集團。

可是,事實上,倘若沒有經過2000-2008的民進黨執政,可能此處的辯駁流於空話。可是稍有記憶的人都可以回想起,那時陳水扁總統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的高喊,台灣獨立,可是事實上,不僅受到中國的反分裂法威脅,甚至美國跳出來制止,致使台灣處於一個中美夾擊的困境當中。

甚至於陳水扁政府最後使出公民投票的方式,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台灣人民卻硬生生地放棄公投,讓此案不過關。為何這麼多民眾不願意表態,或許這就是一種務實。


爾後, 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突然從票房毒藥,變成萬靈丹似的,開啟了兩岸交流。縱使出口依賴並沒有逐步升高,反而降低,但是,明顯可見的,直航以及開放觀光,帶動了台灣觀光以及各項相關產業的發展。縱使歷經金融危機,大陸觀光客對於台灣經濟成長,有很大的加持效果。當然,社會面來看,也提供許多人對大陸客的反感,更提升台灣民族主義的情懷。

但是,試想在現實的情況下, 台灣在2016年總統大選之後,是否要不承認「九二共識」,斷絕與中國大陸的往來。其實,這就是非常現實的考驗。

可以想像,這也就是中共方面設下的「以商逼政」的手段,在選前大可放話,倘若新任國家領導者不承認九二共識、ECFA協議者,將停止大陸觀光客來台。屆時,台灣的這些發觀光財的,將會面臨很大的衝擊。

相對地,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倘若台灣方面不開放大陸觀光客,掌握大陸經濟發展這一波趨勢,台灣的經濟表現更差,還記得開放觀光客之前的機場是這樣的冷清,甚至夜市也是門可羅雀。

所以,很多人在怪這是飲鴆止渴,但是,倘若沒有這些商機,台灣更走必須人力出走,到別國找工作。

或者,現在現實如此,台灣應該如何面對未來?

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這是台灣比較安全自處的方式,一邊有彈性的面對現實處境;一邊也把握中國發展的契機,能夠茁壯發展。

台灣無論是想和平演變中國,或是期待民主中國的和平相處。不是敵對,就可茁壯自身,那只是梟雄而已。當年,中共可以因為國民黨剿匪,大逃難躲在延安,只剩二千多人。

同樣的,台灣亦可以忍辱負重,以身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身分,展現台灣的民主優勢,推動中國大陸的新氣象。

只可惜,少數領導者,領錯了路。

期待台灣人「務實」性格,可以重新找回台灣的路。





























沒有留言: